重磅推出|2017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精品课程展示

2023-05-10 14:56:27

转自:2017-10-20 北舞教学之窗

2017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活动期间举办精品课程展示,供院校教师和学生观摩探讨,以体现卓越艺术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的功能。

以各具风格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各门类舞蹈风采,在多元化艺术教学的交流中,追寻舞蹈传承之本,分享不同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在身体中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情感


北京舞蹈学院精品课程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庞丹

王帅

魏云

丁琳

课程介绍


基本功,是指舞者应具备的身体基本舞蹈能力,包括身体基本素质能力和功法。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为掌握中国古典舞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而设立的专业基础课,使学生达到具有专业水平的训练要求与水准。此次展示的大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女班为中低年级教材,男班为高年级教材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女班)

王伟

丁琳

课程介绍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课程,在二十世纪80年代由李正一与唐满城教授创建,旨在从中国的戏曲舞蹈艺术、中国武术中提取动态元素,依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规律和特征,构建符合舞蹈艺术需要的审美原理、动作规律、风格韵律的动作体系,其中包括了徒手、袖舞、剑舞、扇舞等内容。其训练形式为“坐、跪、立、行”,其内涵追求阴阳、子午、圆融、流畅、典雅、刚韧等美学法则,以体现中国国舞的精神风范与艺术品质。

“身韵巡礼”是王伟教授在“身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年的实践积累,整理一套新的教材,在2014年以“研究生导师工作坊”形式呈现,以此向前辈致敬,向当下探寻,向未来求索,重在传承,旨在发展。

教材由“坐之相”,“气之源”,“手之语”,“臂之动”,“圆之轨”与“步之势”几部分组成,含盖18个组合。搭建起“坐相”、“气息”、“手语”、“基本动作”“核心动作”、“主干动作”、“步法系列”,由内至外、由静至动、由简至繁的训练逻辑和程序,不同动作类别及单元赋予不同的训练功能、动作属性和性格特点。教学的呈现特别强调了音乐的重要性,曲目的选择具有民族和古典风格;依照动作的特性配以演奏的处理;以民族乐器为演奏的手段;以达到乐舞同构,乐舞共生的属性关系和艺术效果。

顾问与指导:李正一/ 教材主编:王伟/ 教材副主编:韩瑾/ 音乐统筹与编创:覃超/ 音乐配器与编创:陈哲/ 服装设计:王明月


《中国古典舞袖舞课程》

宋海芳


课程介绍


“袖舞”是中国舞蹈非常独特的一种样式,“长袖善舞”即是对它舞蹈特性的概括描述。本课程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课程——“身韵”中的一部分,它的建立和形成是以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为基础,以中华民族文化审美为依托,本着尊重历史、继承发展的原则,选择了中国戏曲舞蹈中“水袖”最可与“舞”结合的十个单字技法,并加以舞蹈化语言的开发和运用,突出其技艺性、观赏性及表现性。课程通过“以身带袖,以袖练身,身袖合一”的教学过程,从而强化和扩展学生的表现空间,为舞台展现储备更为丰富的身体语言。因此,本次课程特地选取了王伟、邵未秋、宋海芳三位教授的经典教材片段,以此展示独特的中国古典舞——袖舞。

《中国古典舞剑舞课程》

张军


课程介绍


《中国古典舞剑舞》课程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的风格类核心课程之一。“剑舞”既区别于武术中剑术的“击技格斗”的运动形式,又别于“舞练”的运动形式,也不同于戏曲表演形式中的“舞剑”。它在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有选择、有目的提炼最能与舞蹈相结合的内容,是遵照历史传统以其审美文化为依托进行的当代建构,中国古典舞剑舞是具有舞蹈语言表现的独立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并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和风格的道具舞蹈形式。

剑舞课程正是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高度上,对人体文化进行不断思考与再认识。尤其对东方人体文化的外化形式,中国服饰道具舞蹈的探寻,解析其内在动因、审美特征及运动规律等方面别具特色,独树一帜。

教学过程要求掌握相关剑文化的理论知识,完成训练教材当中的基本剑法、教学短句、表现性组合。遵循“以身带剑,以剑练身”教学宗旨。逐步达到“身剑合一”、“技艺合一”、“天人合一”三个层次。讲究“外要练身、内要练心”,以剑悟道、以剑合道、以剑渲道。通过追溯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历史起源、承传与发展,身体力行感悟和探究其在当代中的体现,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内外兼修等崇高的思想境界。


《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

史敏


课程介绍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敦煌壁画是其中璀灿的明珠之一,她蕴藏着我国古代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继承古代优秀的舞蹈传统,弘扬中华舞蹈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是一门风格性课程,课程以不同时代伎乐形象为蓝本,以舞蹈本体的运动规律和审美规律出发,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促进传统艺术的演变发展,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本课程以敦煌壁画为依据,提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舞姿、形象,并对其所形成的路线、用力方法、审美规范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营造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画中人”的艺术氛围,是身体对壁画的“临摹”学习,是继承传统,发展和创新的产物。并以全新视角诠释出敦煌舞的风格之美。

《汉唐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郑璐

乔耸

佐果

张杏


课程介绍


《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是上世纪末由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创立并开始教学实践的一门课程。从理论研究入手,经过剧目创作实践,而后行成的大学本科舞蹈高等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为中国汉唐古典舞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一方面强调专业技能基础(包括身体软度、爆发力、柔韧能力、技术技巧等素质);另一方面强调表演、表现能力、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包括对情绪、情境、人物的情感把握与舞蹈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民族审美文化融入的具象教材,建立学生对民族审美的情感,树立弘扬民族文化的抱负,实现大学本科教育从技术型教学转换为文化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力图改革大学本科基训课四年一贯制的摸式,重新构建活性课堂教材结构。

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06年北京市优质课和精品课程;2009年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汉唐古典舞教研室被“人事部、财政部、、。

今天的展示课,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提炼和归纳了,三年级教学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范性的教材内容。由六个板块构成:一、礼;二、上肢连接;三、下肢连接;四、流动连接;五、表演性组合;六、合。


《汉唐古典舞特技课-袖舞、槃鼓舞

乔耸

张杏


课程介绍


袖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表征之一,不但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在艺术上也广泛的使用,一直兼具着功能和审美双重性。在舞蹈领域,“袖舞”作为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渊源已久。《周礼地官》记载:“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人舞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这表明至晚三代便有了“袖舞”这样的舞蹈样式。在传统的“袖舞”中,袖作为人体的组成部分,帮助人传递着本民族龙凤图腾的审美思想和遨游苍穹的天地观念。

对于发掘袖所具有的审美内在属性——即展翅欲飞的理想和龙飞凤舞的动律特点,克服将袖只看作炫技的工具,单纯追求技术技巧的展现,旨在让袖作为人体的一个部分,成为人体表现力的装饰和延伸,做到物的人化。


槃鼓舞,是典型的汉代舞蹈形式,在中国舞蹈历史的长河中仅存于汉代。槃鼓舞以高超的杂技性、超常规的舞姿动势、对人体自身力量的夸张,展现了汉文化狂放的气势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汉代舞蹈艺术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孙颖教授依据史料编创了一系列剧目,使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盘鼓舞重新得以呈现。为解决在剧目表演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建立,进一步体验勃勃生机的文化心态,最终酝酿研究开发了此课程。


《傣族舞蹈精品课》


秦丽秋


课程介绍


傣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傣族舞蹈端庄典雅、如诗如画,傣族人民将他们最为生动的姿态演变成最丰富的乐舞,在自己的生活、节日中表达着欢乐喜悦、祥和的情感。他们真挚、纯朴的情怀,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本课程以傣族舞蹈主要流传地云南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孟连地区为主要考察点,以孔雀舞、架子孔雀舞、鱼舞、嘎光、宫廷长甲舞等特色舞蹈为主要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归类、提炼这三大地区舞蹈的文化原点、原生语言、民间形象、动作套路与风格特征,在理论分析动态审美风格的基础上,为学院傣族舞蹈教材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动态条件,丰富了傣族教材,为课堂教学、舞台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同时,也是对傣族舞蹈女性形象教材建设研究的一次尝试,为动态地保存、传承云南傣族舞蹈这一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提供保障。

《中国舞基训课程》(男、女班)


安团结

田晶

高岩

课程介绍


该课程是于2010年开始进行的实验性课程。课程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运用易经中的阴阳观,以中国传统的人体生命整体观为出发点,借其阴阳相合、合和整体的概念建立一套“训练中国人之舞蹈身体”的体系,一套针对大学本科中国舞表演专业学生的身体训练方法,试遵循“用意不用力”之行为追求,向往“中和”之审美意蕴。

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国际青少年舞蹈训练体系展示课》


于大雪



课程介绍



内容之一“当代舞 Contemporary”——产生自二十世纪中期,至今发展成为为世界各地舞者表演的主要流派,是美国和欧洲、澳洲最具人气、最受青少年喜爱的舞蹈表演流派。代表电视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中的大部分舞蹈就是当代舞。最初借鉴的是古典芭蕾、现代舞和爵士舞的舞蹈风格,到现在已经整合了来自众多风格的舞蹈元素的全世界主要舞蹈风格。

内容之二“爵士舞 Jazz”——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具有鲜明节奏的外放型舞蹈。爵士舞追求愉快、活泼、有激情,它的特征是要表演者自由自在的跳舞,不必像传统的古典芭蕾必须局限於一种形式和遵守固有的姿态。产生百余年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最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舞蹈风格之一。

内容之三“即兴舞蹈Freestyle Dancing”——国际青少年舞蹈训练体系的独特之处,就是在每段学习的组合前、后都有“即兴”部分。这是一种完全自发的和个性的表达方式,全世界学习舞蹈的青少年都极度享受这一环节。这一舞蹈方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舞者们渐渐不满足按部就班的舞蹈动作,他们在一段舞蹈结束后开始自发的进行炫耀的即兴技巧。即兴的舞蹈允许个性表达,鼓励所有舞者创造新的动作并发展出个人风格。总而言之,“即兴”对青少年舞者大有帮助。它可以提高舞者的自尊、协调性、创造力、注意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内容之四“跳转技术 Jumps & Turns”——舞蹈之所以优美是应为舞蹈表演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表演者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通过现代、动感、严格训练使舞者掌握具有一致性和高度娴熟的各类跳转技巧,并提高学习者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之五“肌肉深度记忆 Muscle memory”——是一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课程训练计划。它帮助开发所有学生自主、快速、无差别的去理解舞蹈训练中的肌肉记忆,提高去学生的理解身体核心稳定性、 重心和平衡。 通过安全、有效的舞蹈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通过多种小器械的不断自我控制、移动,让学生自发的去感受自己的姿势和重心,以至于去控制自己每个正确的肌肉群。



天津音乐学院精品课程

津沽秧歌风格性教学组合展示


王鸿昀

栗烨

许姝

课程介绍


“津沽秧歌”是对天津地区民间舞蹈的统称,指在码头文化、妈祖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并流传至今,具有鲜明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自2009年开始对津沽秧歌进行挖掘研究,并于2016年开始进行风格性教学组合的创作。该课程涵盖了回族武高跷、宝辇、飞镲、法鼓、百忍京秧歌、杠箱、八蜡庙高跷七个天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舞种,其内容均都以天津地区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为母体,并将其中的基本动律进行提炼和强化,是一套具有风格性、训练性、专业性的本科生民族民间舞教材。


时间&地点

时间:10月22日-10月27日    每日14:30

地点:综合楼五楼黑匣子剧场

 • end • 

责任编审  赵倪

图文编辑  曾晓  李思成


                 

                               

                                         

                       扫二维码,关注古典舞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