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 | 摇滚乐手中最会写诗的纪实摄影师

2023-05-18 23:00:13



摇滚乐手中最会写诗的纪实摄影师

严明

Yanming


中国著名摄影家,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得主。70后,安徽定远人。大学专攻中文。摄影代表作品为《大国志》系列,并著有摄影手札《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国志》。

现居广州,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获奖:

◇ 2010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比赛纪实类冠军

◇ 2010年大理国际影会最佳新锐摄影师奖

◇ 2011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 2012年《Vista看天下》图片大赏年度大奖


被称作“诗人摄影师”的严明老师在他的书里曾说自己不会写诗,但从他的文字和作品中却可以充分体会到他所说的“无限接近诗句,无限接近美的皈依”,在他所呈现给我们的影像世界中,充满着表达善与爱的人文主义情怀。


从他镜头和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诗意和文化底蕴,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联系:曾经的记者身份使他深入最基层的生活,摇滚歌手让他更好地将现实感受转化为艺术输出,而中学老师身份则赋予作品启蒙的意义,从严明老师的每张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他传达出的关注历史民生的态度。


▲ 《大国志》


他说:“要有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的一个看法,要反映出来,要投射出来”。


在摄影里,表象即内容,但如何能把内容拍出故事性来,着实是一种艺术,不仅要拥有持续感动的能力,也要能使观者可以感知到图像传达的深意。按下快门只需一念之间,实则汇聚了严明老师心中的大善、思考的点滴,都在手指松动的瞬间灵光闪现。 


《无头将军》

▲ 河南浚县, 2011

这张作品被选作《大国志》的封面,严明老师说“我们的历史和生存环境是我关注的核心”,而这个无头将军像恰部分体现了历史的流逝,失掉的头引人遐想与深思,让我们回想起正在被人遗忘的历史,提醒观者不要忘记我们生存的精神依据。


《双鹤人》

▲ 河南淮阳, 2011

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有句话:“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严明老师在媒体采访中这样叙述这张作品:“看到鹤服的瞬间让人不禁联想是出自哪位乡村巧妇之手,‘巧’代表艺术水准,‘拙’是欢乐的关键”,两位身着鹤服的老人,以拙拙的姿态,惊艳地站立在这个荒谬的时代。


《下班的米妮》

▲ 重庆,2009

在严明老师的拍摄生涯中多次往来于南北,而重庆是他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这张作品摄于重庆的一条洋人街,秉承着“与被摄对象绝不沟通”的原则,他一路跟在米妮的身后抓拍到与路人打招呼的背影。


《朝天门码头的贵妇》

▲ 重庆, 2009

贵妇一身丰腴,带着与码头格格不入的气质走进了严明老师的镜头,高耸的发髻和富态的腰身与这世俗又匆忙的码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高下、贫富、聚散,都是码头从来无需按捺的心事。


《云墙》

▲ 重庆, 2011

这面云墙是重庆大佛寺修建的院墙,或许大多数观者看见这张作品觉得有点荒诞:一面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院墙,但正是通过这面墙,设计工匠的古典和浪漫情怀被完全显现出来。


《夔门的猴子》

▲ 奉节, 2009

这张作品拍摄于三峡入口瞿塘关的夔门,是当年李白挥别彩云下江陵的地方,随着历史更迭环境改变,两岸没有了啼不住的猿声,当地政府为刺激三峡旅游专门从外地引进了一批猴子,在日落时分,严明老师拍下了这只“啼不住”的群众演员来记录“物是猴非”的白帝城。


《登愿师父》

▲ 衡山, 2012

这位登愿师父曾经也是严明老师的“摄友”,在后来一次去衡山的时候,师父说他自己已经不再摄影了,最后辞行的时候,留下了这张影像,雾中师父单薄的人影显得很落寞。坚持梦想很难,可是放弃梦想应该是更难的吧......


《的卢》

▲ 河南巩义, 2011

这张作品拍摄于巩义市郊即将被拆除的一座关帝庙,马头雕塑已脱落殆尽,但轮廓尚在,由此联想到刘备的坐骑神驹“的卢”,在刘备败走场景中,的卢仍为主人尽忠职守,被辛弃疾描写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眼下这破败的马头雕塑也即将不复存在,于是有了“人终未能忠义如马”的感叹。


《礁石上的男子》

▲ 重庆, 2009

这是三峡还没有蓄水之前的重庆长江上,有礁石露出来,后来礁石都被炸掉,如今礁石上的男子头上已经修了一个大桥,严明老师的镜头为我们记录下了繁盛之前的故事。


《雪地花瓶》

▲ 景德镇, 2011

严明老师在雪中路过世界著名“瓷都"景德镇,这些花瓶安静靠着墙边排成一排,让观者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而折服,也希望匠人精神永存。


《彦初与山水》

▲ 靖边, 2015

图像中仰天大笑的男子是严明老师的摄影师好友孙彦初,这张作品拍摄于陕西一个不知名景区,也是在玩乐中的一念抓拍,留下了这张颇有点乐山乐水意味的风景肖像照。


《正月》

▲ 河南滑县, 2012

每年过完年的正月月末,这个小镇都会举办充满民俗风情的火神庙会,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走在街道上就可以观看到画了戏妆的青壮年踩高跷、骑竹马等精彩的民俗表演,图像中大概是两个结束了表演作伴回家的小演员。


《寺庙里的墙画》

▲ 重庆, 2012

这是一个寺庙里和尚宿舍的一面墙,石灰已经斑驳脱落,和尚许是闲来无事画了几笔,应该是他心中的南天门。


《被弃置的佛头》

▲ 石嘴山, 2011

一片已被规划的废墟中露出的半颗佛头,也许没有被开发之前是和尚栖身为家的寺庙,被修行者们供奉的佛祖徒留半颗佛头在这片废墟,寺庙只是修行者们肉身的庇护所,但信仰仿佛随着严明老师的镜头定格而长留于心。


《大孤山》

▲ 湖口, 2011

这座小岛孤立于鄱阳湖中,形成于约两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山顶修建了一座宝塔,远看“一山,一水,一宝塔”,颇有意象,是我们心中的浮屠。


《流浪的歌舞团》

▲ 宝丰, 2010

凌晨乡间一辆外地驻扎在这里的歌舞团大巴车,车窗亮起了微弱的灯光,演员们大概在起床开始准备新一天的表演,雾蒙蒙的清晨,孤零零的大巴车和帐篷,让人对欢笑背后的事物有所感触。


《麻姑仙境》

▲ 衡山, 2010

麻姑仙境是相传衡山麻姑仙女为南岳魏夫人飞天祝寿的地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由来于此,出现在照片中头戴斗笠的老者孑然独立,好似归隐的仙人,给这仙境更添了一丝仙气。


《土地庙美人图》

▲ 吴堡, 2012

画在农村一个土地庙里墙上的古代美女图,和人们刻下各式各样的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的字迹,大家都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曾经活过。


《乡村小学生》

▲ 连南, 2011

农村贫困小学慰问活动中一个小女孩的留影,她在拍照时坚持一定要做用手比心形的动作,慰问活动是给这些贫困小学生们送去一些文具,也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送去了希望,而比心这个动作是简单又最诚挚的感谢方式了。在7年后的现今,边远山区上不起学的贫困孩子仍然很多,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他们。


《有云的石头》

▲ 重庆, 2011

这张照片是《大国志》画册的最后一页,景区原本一块普通的巨石,被人画上了一朵祥云,整个石头变的有灵气起来,仿佛齐天大圣随时会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似的。


在全民摄影的时代,大家用影像记录着当下的每个幸福瞬间,接着相机被归置在角落,照片挂上朋友圈,静静等待下次幸福的来临,仿佛摄影只是一项丰富业余生活的健身运动,一个充实生活内容的工具。


而严明老师的作品提醒我们去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铭记我们赖以发展的人类历史文明根基,不问归程的同时也要不忘来路。


这大概就是纪实摄影的魅力所在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