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爵士乐

2023-05-10 14:56:27

前同事圈,一群IT人在自建公号里以文会友,颇有古意。同事写了篇爵士乐的文章,我调侃,海上钢琴师1900呢 ?同事回复,你来写,本月交稿。写作文还是上个世纪的事。何况“文章本天成”,限题限时,真无处下笔。但金牛男向来无法拒绝高颜值,就瞎扯吧。


对爵士乐最初的认知来自电影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Jelly Morton,自称爵士发明者,挑战名叫1900的钢琴师,据说他能融合弹奏十种爵士曲风。两人的三段斗琴,堪称经典。第一回合,1900弹了一曲平安颂,选曲简单至极,却高下已分。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见功力。就好比武林宗师降妖伏魔,用的是少林长拳;兵器谱上排第一的剑,一定平淡无奇。井蛙天看小,空穗头举高,一心炫技的Morton没明白这个道理。第三回合,1900降维打击,用更炫的技,kick the ass, fuck the Jazz。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老祖宗早把最精妙的答案摆在面前。任何事物到最高境界,都要汰繁去芜、返璞归真。好的艺术作品,读者会被精神、气韵所感动,而忘却方法、技巧等外在形式。


很多东西要在生命不同阶段去领悟。年轻时听流行歌曲,高音转音海豚音,音音悦耳;天王天后天组合,天天追新。现在喜欢李宗盛唱自己的歌。论音色、音调、技巧,小李比不上林忆莲、陈淑桦、辛晓琪、梁静茹这些实力派。但他用即兴的抑扬顿挫,表达生命感悟,释放内心力量。他唱的简单,简单的象说话;唱的自然,自然的像邻家大哥,对你诉说人生小情小爱。歌者放下伪装,才能走进听者心房,达到“心有戚戚”。真乃“年轻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音乐如此,书画同理。 


苏东坡的“寒食帖”,歪斜颠倒,连他自己都说这是“石压蛤蟆体”。苏年轻时写得一手好字,四十几岁鬼门关走了一回,再写字就不美了,就本色随心了。蒋勋读懂了“寒食帖”,大赞“饱经生死忧患。。。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表姐大爱黄宾虹。大部分人看黄画,第一反应是这画得是啥?山不象山,树不象树,纵横散乱,黑乎乎一团。表姐却说“此笔法唯大学问之人有”。不惑以后,慢慢读出黄画的老辣、气势、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豁达,明白老人弃“美”从“拙”,已入化境。黄宾虹自评:“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严;物形或为尽有,物理始终在握,是草率即工也。倘或形式工整而生机灭,则貌逼真而情趣索然,是整齐即死也。” 此“草草”非业余选手信手涂鸦,而是几十年修行,打通任督二脉;是张力膨胀,“银瓶乍破水浆迸”;是经过严冬的酝酿,“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经、高古壁画、宋瓷、明椅,都是大美之美,都是各领域无法被超越的美学巅峰,无一不是简单的。人生的终极之美,或许就是简单自然,就是渔樵耕读。


扯回爵士乐,“即兴”和“现场”是爵士乐的基因。同一首乐曲,每个乐手都有不同的演绎。每种版本,都在“像”与“不像”之间。齐白石的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对爵士乐也是恰当的诠释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