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爵士乐的十一个小技巧!

2023-05-10 14:56:27

爵士乐,是一个很适合营销的名字,近年来在台湾各地,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爵士乐活动,大至整个县市政府主办的爵士音乐节,或各类艺文活动为力求多元,往往也开始列出希望邀请爵士乐团的惯例;小至各类商业活动的宣传造势,也常见爵士乐的搭配―现场演奏演唱,或甚至是小型据点的小区或文化馆所举办音乐会时,往往也因为爵士乐团的机动性高、配合度高、营造出的轻松惬意气氛等,较为一般大众所接受。

 



然而爵士乐,却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名字,特别是在想深入认识她,或甚至想要进一步学习如何演奏、演唱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要领而事倍功半。尤其近年来在网络信息发达的状况之下,相信不少人也了解到:爵士乐最精髓的部份,往往也是最难学好的部份,那就是「即兴」(Improvising),以及「听懂爵士乐的即兴」两件事。这个「把心里想到的灵感演奏演唱出来」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设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光照谱操作却往往感觉不对味,而聆听爵士大师们看似泉源不绝的滔滔即兴乐句时,除了大呼过瘾以外,还能再听出什么门道吗?

 

到底怎么样才能提纲挈领,听出爵士乐的乐趣所在?即兴到底有没有分好坏?爵士与蓝调有什么不同?现代的爵士乐听来怎么跟传统唱片中的爵士乐差那么多?为何爵士乐跟其他流行音乐如摇滚、节奏蓝调、拉丁、放克甚至嘻哈能有那么多的交集,但却能保持自己的不可取代性?……这些都是从事爵士演奏、教学与推广教育的笔者,多年来在台湾各地举办活动时,第一线与观众对话所接触的问题。

 



从个人的经验来对照,其实证明了近年对于爵士乐好奇的人真的愈来愈多,然而能持续追寻钻研的听众或乐手,其实仍是数量有限。主要的原因是爵士乐真的很容易亲近,不难接触,但是因为爵士乐的特色即在于「变化」,所以她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能用主观来聆赏或创作,各自表述的结果,就演变成为较为私密的聆赏习惯,不若流行音乐一般容易被风潮带动,或引起众多人的共鸣。

 

然而爵士乐还是有很重要的一些「通则」是不会改变的,而这些通则也成为了辨识爵士乐、甚至鉴赏爵士乐好坏的依据。对于爵士乐学习者而言,这些通则虽然需要长时间的浸淫与磨练才能掌握得好,但是能够先明了整个大方向,总是一件好事。因此,在此笔者也希望能分享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各位,从对于爵士乐的好奇,进而习惯爵士乐,让爵士乐成为您生活中的喜好:



 

爵士乐的风格有很多种,先听自己喜欢的


人对于喜欢的事情,总是不吝付出比较多的心力,不管您是藉由唱片广播、电视电影配乐、媒体广告、或是现场演奏等爱上某首爵士乐曲或风格形态,建议您别害羞,多迈出一步,藉由上网或学校社团聚会,与同好询问音乐信息,网络上永远不乏热心的乐迷会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现今爵士乐的现场演奏较过往兴盛许多,不管是国外来的爵士大师或是本地的爵士好手,演出的场所也不仅限于酒馆或Pub,如果在您的周遭有任何的爵士乐演出,建议您不妨于演出结束后上前与乐手攀谈,爵士乐手们是全世界最好亲近的音乐家们,他们几乎都会乐意回答您的问题,分享影响他们的音乐与乐手。


 

从延伸聆听做起,而不要依照年代风格囫囵吞枣


对于爵士乐的历史、爵士乐手的生平,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其实都不是最迫切重要的事情,大可不必过度焦虑,爵士乐的分类法本来就不是那么地明确,分法也不真的那么严谨(有些是比较性形容词、有的是音乐手法、有的是地域特色等),即便依据兴起的年代,知道爵士乐有纽奥良、摇摆、咆勃、酷派、精纯咆勃、后咆勃、调式爵士、融合爵士、世界风爵士乐、当代爵士等「风格」,但这些几乎都是密不可分的相对链接关系,绝没有「一种爵士乐死亡造成另一种爵士乐诞生」的制式过程,各位不妨可以从了解各类风格的特征来着手,然后往前往后延伸开来,胜过于强迫自己书都要从第一页开始翻起……


与其困在一堆来不及消化、似懂非懂的名词或「不可不听」榜单中,笔者还比较宁可欣见许多人因为米老鼠与唐老鸭的迪斯尼配乐而认识纽奥良爵士;因为看了电影「神鬼玩家」或「忘了我是谁」而爱上摇摆乐风及名曲,如果再经提点,就会是个不错的延伸方式。

 

另外一种延伸聆听的方法,是从您所购买的爵士乐专辑唱片中,找出令您精神一振、印象深刻的演出乐手或歌手大名,他们不一定是专辑挂名者,但是花点心思把名字记下来,也许下次您可以找到他(她)们有自己的专辑或演出,或是藉由网络的搜寻也可以知道他(她)们还有参与哪些专辑?在下一张找到的专辑上也可以如法炮制,或回到原来的专辑,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声音等,藉由这种「峰峰相连」的方式,聆听的版图很快就能延伸扩大了!




一、听联想



都听过吧?只要你上过学,就会听过这个钟声!我们也藉这个钟声分享给大家一个观念:很多人在开始听音乐时,都会“怕"—怎么办?我要选哪一张CD?他讲的我没听过?都是英文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常在网络上或是私下频繁出现,很多人也常常问我︰「爵士乐要怎么开始听?」,你知道我的答案是什么吗?「那你就开始听吧!」如果你不先开始听,你永远都没有机会一路听下去,大家不都是这样开始的吗?

 

二、听玩法

所以,我们再回到这首曲子,钢琴手想说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If I WereA Bell〉,他便用大家都熟悉的上课钟声当作前奏,就变得有趣极了!叫人一听难忘。然后小号手就开始吹旋律,到了主题结束后他便直接开始即兴,在经过了几段之后,再轮流接给萨克斯风即兴,然后再钢琴即兴,很多时候还要再加上贝斯即兴,或是鼓的即兴等等,但他们都是遵照着曲式的,各位应可以很清楚地听出来才是。而这样的一种演奏法呢,也是在爵士乐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管你今天到纽约、东京、巴黎,或甚至台北的一些Jazz Pub,大部分的人在玩爵士乐时,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

 

三、听律动

有没有听过黑人讲话?或是唱Rap?举个例子,如果你去电影院看「尖峰时刻Ⅱ」,是不是会感受到克里斯塔克的说话方式,实在是溜得不得了?他虽然讲得快,但是却有股独特的韵味,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这就是「Swing」的一种,这种味道,尤其在黑人身上特别明显,连他们一举手一投足,可能都是摇摆的呢!反观另一位主角成龙,他的英文是不是就是卡搭卡搭、扣扣叩叩的呢?听来就敲击感就比较重些,而少了那股流畅的感觉。所以,黑人在作音乐时,一开始也是没有谱的,所以当后来要用欧洲人使用的乐谱来记载时,当然是记不出那股独特的韵味啦!这种“没有出现但其实在那儿的东西",我们称它们为「幽灵音」(Ghost Note)。


所以,当各位再度聆听〈If I Were A Bell〉时,不妨来体会一下这种独特的律动,我们可以在曲子进行的同时,打出第二拍及第四拍,身体也可以跟着摇头晃脑,扭扭屁股,会很舒服喔!



 

四、听旋律

爵士音乐家在重新创造旋律的过程中,他对美感的诠释,又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悸动呢?同样都是十二个音,为什么有人像鸭子叫,有的人听来就像天籁呢?这就是他们的智慧呀!我们便可以去学着欣赏这些部份,抓住这种感觉,现在要介绍的,就是这种典型的巅峰之一:



五、听画面

大家有没有看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这部卡通?至少有人去过东京迪斯尼乐园玩过吧?Miles Davis这位音乐大师,就曾经选了这部电影最有名的插曲来即兴演奏,就跟当时大家都拿百老汇的歌舞剧如《真善美》、《窈窕淑女》、《波吉与贝丝》的插曲来改编一样,Miles这次改的呢,是迪斯尼的卡通歌曲。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要忘了,在爵士乐中,Anythingis possible!你觉得很幼稚的音乐,让爵士音乐家做起来,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可以听见Miles的小号,把主题诠释地多么美!而几位音乐家—次中音萨克风手Hank Mobley及钢琴手Wynton Kelly,也都照着这个曲子的曲式及和弦,即兴出他们的感觉,那刚刚那位胃痛的John Coltrane呢?哇欧!你们应该听听看这样的一首儿歌,被他吹成什么样的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吧!先来迎接黑森林中,用巫术所撒下的层层迷雾,以及渐渐接近的马车声音:


 

六、听特技

是从三四十年代以后,爵士乐中很强调的一种感觉,就是「竞技」,台语说「呛声」啦!大家是在比厉害的,有种踢馆的味道,大家在台上你来我往,谁也不服输,而曲子的行进也愈来愈难,速度也愈来愈快,变成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啰!譬如大家应该听过Charlie Parker的大名吧?他的外号叫「Bird」,在他脑中的即兴旋律,都是以高速前进的,当他即兴时,总有一种横扫千军的气势,别人都快撑不下去了,他还是可以在很快的曲子中游刃有余。他的搭档是嘴巴永远鼓鼓的小号手Dizzy Gillespie,他们两位堪称Bebop天王,不管是在即兴演奏的概念以及技术上,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代的乐手。



 

七、听细节

如果你听音乐的时候,没有这样从头专心听,那真的会觉得爵士乐好吵!譬如说当你扭开收音机、或刚踏进咖啡馆时,就好像进入了大伙儿吵架的地盘一样,当然是爱莫能助。而如果能跟随他们的脚步呢,那就能比较容易抓到他们的乐思,听出另一番乐趣来,而不是把爵士乐当作背景音乐而已。

 

八、听版本

来啦!这首歌原来是首美国印第安情歌,但是爵士音乐家把它改成超快速度演奏,你很快就会听到蒸汽大火车奔驰于西部平原上,而印第安人喊着「ㄏㄧ—ㄏㄚˋ!」骑马冲过来的景象。


 

这段即兴演奏创下了一个记录,就是从他之后,没有一个小号手可以吹得像Clifford Brown那样地快,乐句的组织又那样地有逻辑,把即兴演奏的奥义发挥到极致,而这个简直是「完美」的版本,也就变成了小号手演奏这首曲子的“御本",甚至连Miles Davis、Freddie Hubbard、Woody Shaw都无法超越!终于在大概距今十年前,从古巴这个国家蹦出来一位小号手,叫做Arturo Sandoval,「亚图洛‧山多瓦」,不是酒的名字啊!别搞错了!他非常地厉害,古典跟爵士双栖,而且还是拉丁音乐的小号大将,他的技巧一样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就说啦:「影响我吹爵士乐的小号大师,最著名的有两位历史上的前辈,一位是Dizzy Gillespie,而另一位就是Clifford Brown......」



 

九、听融合

爵士乐发展得这么久,它已经不能再算是美国人独享的民俗音乐了!你现在可以很轻易地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或甚至日本,去发现到它的踪迹,也听得到更多非美国的爵士乐手,如何用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演奏爵士乐了!而在台湾呢,如果我们讲到欧洲的爵士乐,大概有点常识的人,脑中马上会蹦出「ECM」这三个字母吧?ECM是一个德国的唱片厂牌,是「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缩写,他们的宗旨是发扬并推广当代的音乐,而这「当代」是指这厂牌刚出来时,七十年代的「当代」,旗下就有很多美国的新概念乐手,以及欧洲的当地乐手等等,而这些音乐家都是年轻而有头脑的,他们一直在思考着爵士乐的意义,譬如说: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些经典曲都不是我熟悉的歌曲﹔或甚至我不是黑人,我的血液里好像没有那么强的摇摆要素,那么,我该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运用爵士乐所带给我的影响,来写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我的歌」呢?这里,就有一首最有名的:

 


有没有马上感觉到这种味道的不同?好像不是那么地“黑"了!你是否能感觉到一股田园的气息—微风轻轻地吹来,让人心旷神怡?那为什么这样的音乐,我们还叫它「爵士乐」呢?相信这是很多人听了很喜欢,却一定会问的问题。我的答案分成几个部份,第一、它仍维持着传统的爵士乐编制及乐器,四个人刚好是萨克斯风、钢琴、原音贝斯,以及套鼓,如果同样的音乐是交由一组弦乐四重奏来演奏时,大概大家就不会联想到爵士乐了!第二、他们仍是在即兴的,而他们所使用的即兴法则,仍是由爵士乐的脉络传承下来的,譬如说,运用和弦与音阶、主题—轮流即兴—主题、即兴动机发展等等。第三、端看这些乐手的背景而定,他们原来都是玩传统爵士乐的,譬如这位大名鼎鼎的钢琴手Keith Jarrett,也能把摇摆爵士弹得具备大师级的水平;而挪威的萨克斯风手Jan Garbarek呢,也是受John Coltrane的精神感召,才开始吹奏萨克斯风的,但是在这里,他们选择了应用「民歌式」的写作与诠释法,的确在当时掀起一股革命性的风潮。

 

十、听名曲

可以先听听Bill Evans,这张《Portrait In Jazz》有大家都很熟悉的经典曲〈Autumn Leaves〉,还有〈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 ?〉、〈Come Rain Or Come Shine〉、〈When I Fall In Love〉,以及刚刚介绍过的〈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等经典名曲,实在是既优美又精采。

 

十一、听比较

我们也可以就此延伸出去,就爵士钢琴三重奏来听,几位名钢琴家都有其着称的三重奏,风味也各有不同,譬如这里的Bill Evans,还有比较早一些的Bud Powell、Red Garland等人,都可以找来听听看。而刚刚提到的Keith Jarrett呢,也有十分著名的钢琴三重奏作品,他受到Bill Evans三重奏的概念影响很大,但是在声响上似乎比较简约些。而如果要谈到比较“暴力型"的呢,那McCoy Tyner算是重量级的一位,如果你要“炫"的,那么不妨听听Herbie Hancock、Chick Corea。几位年轻的钢琴手近年也都有个人专辑推出,譬如Joey Calderazo、Gonzalo Rubalcaba、Brad Mehldau等等…都可以听听看。


Bill Evans Oslo Rehearsal Tape 1966 Live


点击阅读原文,挑一张自己心仪的黑胶唱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