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可以引起历史遐思的唱片。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79年3月17日到19日在北京举办了三场音乐会,。据后来的回忆文字,当年的演出曲目除了唱片之中的这几首之外,还有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演出之后波士顿交响乐团邀请两位独奏家刘德海和刘诗昆去美国访问,最后在美国录制了这张唱片以志纪念。从中也能看来乐团和PHILIPS唱片公司对此次访问的极大重视,估计这与小泽的中国情节有关系。
这几场音乐会在当年中国影响之大,是我们现在不能想像的。音乐会不公开售票,只是在专业演出团体和某些近水楼台的贵人中分配。教育大师叶圣陶老先生也得到了一张票,之后之后他写信给俞平伯:“看波士顿乐团之演奏,许多白发老翁危然端坐,吹笛拉小提琴。指挥小泽征尔如醉如痴,心与乐化。如此认真功夫,弟几欲泣下。” 认真,不过是职业人士的通常操守中最普通的一条,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足以感动中国的稀罕事物了。还有一轶事可以为证,79年11月份卡拉扬携柏林爱乐访华,包用汉莎公司的DC-10客机。那个年代首都机场没有配套的旋梯,所以工人在通用梯上加了一个木台子,没想到没做结实,乐队出了一半台子就给踩塌了,两名乐手从五米高的飞机上摔下来摔成重伤,还有一位惊吓过度,生了心脏病。十年以来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连个木头台子都不肯钉好,怪不得叶老先生看到有人坐在那老老实实地拉琴,就感动得泣下了。他是觉得日子终于又活回来了吧。
,还有孙夫人上台与演员合影。还沉浸在兴奋之中的小泽豪迈地把手搭在了总设计师的肩上。最左边是小泽的母亲,娘俩长得真像啊。小泽时年44岁。
女文工团员,得风气之前,烫了资本主义的刘海。
有幸得到赠票的观众之一。。
唱片封面与盘标。由于这个录音是乐队回到美国之后在录音室内制作的,所以音效非常精良。如果在现场录,以当年国内红塔剧场的声音效果,那应该是没什么好声的。说来也怪,我从91年开始也在北京呆了十几年,还真没听人说起过这个剧场,其它的像北京音乐厅,天桥剧场,民族文化宫什么的,没有进去过至少也听说过。难道是拆了?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