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 乔布斯是如何炼成的?——读《成为乔布斯》

2023-05-10 14:56:27



一位如此鲁莽自大的年轻人,如何能成为当代最具远见卓识的商业领袖?


1979年12月的一个下午,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受邀参加了塞瓦基金会的筹备会议,这是一家旨在帮助南亚消除疾病威胁的基金会,在它的支持者中,有曾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帮助消灭了天花的著名医生,有瑜伽大师,还有“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摇滚乐队的伟大歌手。总之,所有人都曾经在自己的领域取得过非凡的成就。


在会上,史蒂夫想要发言,他觉得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应该摆脱多数公益机构的弊病,重视营销,像商业机构那样搭建起稳定高效的组织架构。他说得也许没错,但是语气咄咄逼人,不断反驳其他大人物的看法,把一场原本友好的讨论变成了一场混战。他被人婉转地赶出了会场,在经历了最初的情绪波动后,又重新走回会场,向在场的所有人道了歉。


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发生在苹果公司第一次创业的初期,但在乔布斯的朋友、著名媒体人、《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杂志资深记者布伦特·施兰德(Brent Schlender)看来,发生在这个24岁年轻人身上的小故事,恰恰体现了他与生俱来的特质。


乔布斯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创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却又不希望别人只把他当作商人看待;渴望有前辈能给他建议,却又讨厌那些老于世故的有权有势者;关心他人,却又总是充满控制欲,冷漠自私——甚至,在创业的初期,他曾多次违背与合作者的约定,吞了别人该拿的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混蛋”。但是,他也有另一面:善于学习任何能为己所用的东西;愿意随时承认错误。而最关键的是,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控制那些会阻碍成功的弱点。


很多描述乔布斯的作品,都喜欢把他描写为一个天才与混蛋的混合体,,没有朋友,完全缺乏耐心,也不遵守道德底线,而且终其一生都是如此,但这并不是事实。媒体这样写,或许是因为那样的一个乔布斯更能迎合读者的口味。


但这类作品往往都忽视了一点:如果乔布斯不曾改变他第一次创业时的鲁莽个性,弥补商业管理上的短板,就绝无可能将1997年行将就木的苹果公司,打造成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时代标杆。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个偶然的奇迹。在作者看来,这样一个伟大的公司,正是乔布斯以自己失去苹果公司和经历再次创业的惨痛失败为代价,积累起来的商业和处世经验所成就的。


这也正是这部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作者力图把这部书写成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而不是只关心乔布斯最终的成就。在这方面,作者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有着与传主长达25年的交往,因为不断报道乔布斯的故事,两人逐渐成为了朋友,至少在很多社交场合,乔布斯是这样把他介绍给别人的。他有时还应邀去史蒂夫家,而只有屈指可数的商业领袖会对记者敞开自己家的大门。


乔布斯生前对媒体一直不太信任,因为在他早年被赶出苹果公司的事件中,有些媒体曾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始终让他耿耿于怀。所以,他只跟固定的几家媒体打交道。而在这为数不多的媒体人里,就有作者的身影。事实上,在乔布斯生前,作者就已经打算写这部书,只是后来由于意外的疾病,以及乔布斯本人不良的身体状况,让这一计划搁浅了。


乔布斯去世以后,作者发现,自己读到的所有关于他的报道都没有表现出他更为复杂、更多愁善感的那一面。于是,他开始整理对史蒂夫的采访笔记、磁带和文档。


在他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乔布斯是如何实现改变的,而关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从1985年离开苹果到1997年重回公司的那段经历。在这十二年间,他所经历的低谷没有在苹果时那么富有戏剧性,所取得的成就也没有后来那么耀眼,但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成长,学会了如何控制脾气,学会了如何管理一家公司。从很大程度上,史蒂夫最后十多年展现出来的远见、理解、耐心和智慧,正是这十二年“低谷期”赋予的,以至于重回苹果后的他,不仅头脑清晰,脾气也比过去温和,而且总能不断反思,始终如一地专注于工作。


乔布斯是在出生几天后被人领养的,他的生父是一名从叙利亚来美留学的政治学博士,生母是威斯康辛大学在读研究生,而他的养父母则来自工薪阶层。但这个特别的孩子却从小得到优待,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也从养父那里继承了卓越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他从小在后来被称为“硅谷”的区域成长,社区里大多数孩子的父亲都是附近大公司(惠普、洛克希德、英特尔)总部的工程师,这让本就才智超群的史蒂夫如鱼得水,而他的父母也竭尽所能为他提供了最好的教育,从初中到高中,他上的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但大学只读了一学期,史蒂夫就感到,与其这样在大学里浪费父母的积蓄却学无所成,还不如自学成才。他先是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接着和许多向往东方精神的嬉皮士一样,去了印度朝圣。正是这次旅行,让乔布斯终身保持了对禅修的兴趣。尽管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但日常修行的确给他带来了平静和智慧。在经营公司时,他还定期与僧侣会面,请后者帮助自己找到精神世界和商业追求之间的平衡点。


乔布斯从一个邋邋遢遢、飘忽不定的嬉皮士起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家革命性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领袖,之后却不断经历挫折,再次一鸣惊人,将这家曾经引领潮流的公司再次带向世界之巅,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


和乔布斯一样,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都要不断地跟自身的天赋和缺陷作斗争,学着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这些天赋和缺陷。这是一个永无穷尽的过程,它将带来成长,但成长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要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


点击以下关键词可查看近期热门文章



杨元庆  |  雷军 |  董明珠 | 陈一舟 | 饭爷”林依轮

 80后首富王麒诚  |  “燃气大王”王玉锁

“健康产业并购之王”俞熔  |  葛文耀还原家化平安之争

三星“爸爸” | Twitter卖身未遂  


更多报道详见《中国企业家》杂志2016年21期,可根据需要订阅,订阅热线 010-64923579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