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古典 | 爵士乐和古典乐碰撞的火花

2023-05-10 14:56:27

       在很多层面上,爵士乐(Jazz)古典乐(Classical)可以说是一对冤家,总是站在对立面。

       比较耐人寻味的事有很多。


       在爵士发源地的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作为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学院,但在音乐学院的实力排行中伯克利名次并是最前列。并且美国一流的主攻古典的音乐学院不是很喜欢美国最好现代音乐学校伯克利的学生。而且一些偏爱古典乐的人甚至不喜欢由爵士乐所延续的一众现代音乐类型。有些人还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爵士乐血统不纯,要分白人爵士和黑人爵士。


       在国内这边,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的一流音乐学院都是主攻古典音乐和传统戏曲的,我所知道的中国最好的教爵士乐的学校(北现)被分类在职校中(本科都不算)。

       除了因为

文化交流——中国在明清时期好像就有西方的基督传教士传入以宗教音乐为代表的古典乐(在中国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民国时期则更加盛行西方古典乐。

时局动荡——爵士乐大火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后半叶),火到隔壁日本的jazz(不单纯因为jazz好听,更多缘由会单独开一篇文章),因为中国内部的动荡,没有机会传播进来。

       还有一些是与西方相同的理由而导致。

      

       排除掉这些偏见,之所以两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碰撞,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爵士(包括衍生一部分现代音乐类型)与古典乐截然不同的节奏型与演奏方式。

      



为了打开话匣子,我想从节奏型这里入手来聊聊




爵士乐的节奏型


       说到爵士的节奏型,专业点说,常见的是Shuffle和Swing,还有一堆Twist、A-go-go、Soul、Disco、New Wave、Rumba、Cha-cha、Bossa Nova、Mambo、Tango、Samba、Quick Waltz、Slow Waltz、Bolero、TrotSlow、Slow Rock、March、xxxxxx......

       有些我听都没听说过,所以换个方式,我们从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下手。


       要说到节奏型,就会想到鼓,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爆裂鼓手》



       看过电影《爆裂鼓手(Whiplash)》的一定会对上面的画面感到熟悉。这是《爆裂鼓手》中的jazz乐队,演奏乐队形式采用的是Big Band Jazz,和传统的jazz乐队不同,人更多一些。


  Big Band Jazz

指一组十个或以上的音乐家组成的爵士乐团,成员结构通常为:至少三个小号手;两个或更多的长号手;四个以上的萨克斯手和一个负责节奏部分,并结合钢琴、贝斯和鼓几种乐器进行伴奏的乐手。


注:这种形式诞生于爵士乐形成早期,属于古典乐团到爵士乐队的一种过渡


       男主角安德鲁(迈尔斯·特勒 饰)作为一名鼓手,在Big Band中是唯一的“节拍器”,所以由于他一个人的失误,导致指挥不断的“严厉批评”他。

     

       这首影片同名曲,也是片中Big Band一直在努力练习演出的曲子采用的是7/4,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7拍一个小节。


空拍演示如下: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一般人在听这样的节奏时,如果尝试跟着打拍子,很容易打乱。

 没错,我根本听不出来到底TMD那里打错了。



       而且,这首曲子的拍速是215,每分钟215个四分音符,约每秒3.58个四分音符。所以鼓手有时候真的不容易。

       这首Whiplash,著名爵士音乐人Hank Levy写的,他在担任作曲和指挥的同时,还是一名萨克斯手,非常喜欢研究尝试奇怪的节拍。而这样的节拍设计虽然不好打出节奏。但是,在听众层面上每过28拍,也就是4个小结之后,会有在听4/4拍的感觉,听着不会觉得难受(毕竟每拍的速度快),同时可以让每个节拍下音符的变化非常丰富。因此这样一首可能感觉起来很奇怪的jazz一样具有着爵士乐的独特摇摆感和变幻丰富的旋律。

       更多关于电影《爆裂鼓手(Whiplash)》和它幕后的事情,我打算单独开一篇文章讲解。

下面回到起点





古典乐的节奏型


       我所接触的关于古典乐的节奏型,一般都是比较简单但拍型,如2/4、3/4、4/4、3/8。而且古典乐中最常见的速度Andante(行板)的只有每分钟73到77拍,相比上文那种是不是温和了很多(明明爵士乐大部分也很慢就是了


(来自巴洛克时期音乐家 巴赫先生 的怨念)

       当然这不代表古典乐就是温和的绵羊,他同样也是易怒的狮子。

       最著名的有:

       和它的艺名一样,海顿《惊愕》的独特在于第二乐章中,一个个突如其来的重音。

       同样还有:

       这首曲子知道的人更多,贝多芬《命运》经典的第一乐章主旋律高亢激昂,之后这一基调不断的再次回溯。

       两位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古典乐最强大的魅力不是在于简单的节拍,而是对于旋律的把控和情绪的传达。

       这里,就不得不提最后一位代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莫扎特。


       莫扎特就这样,神奇的把一段简单的旋律玩出花来。

1 1|5 5|6 6|5-|4 4|3 3|2 2|1-|
5 5|4 4|3 3|2-|5 5|4 4|3 3|2-|

       这首看似简单的乐曲,可以说的把旋律和情绪都把控的炉火纯青了。


       总结起来,就单纯的从节奏型上说,古典乐从来就没有太多的种类变化。因为古典音乐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工业革命成型前,都只是一种单纯流行于欧洲大陆的音乐形式,所以在其没有大规模的与外来文化碰撞和生产力创新力量的蓬勃生长之前,古典乐都一直按着统一体系结构来延续。不断变化的是不同时代音乐家们出于对情感的诉求,所创作的旋律。


到了这里,古典乐在节奏型方面好像没啥好说的了。




唉?等等,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爵士乐不也是通过对旋律的把控和情绪的传答来演奏的吗?




没错,恭喜骚年(女)们。

你们成功发现了音乐的本质!


音乐公理:在节奏一定的情况下,情绪的表达与旋律的变化正相关


而且这条公理就是jazz与classical的打火石

两者在形式上那么不同又那么相似!




其实这个我乱编的所谓音乐公理,其实从古典乐就一直流传至现在。

我们回顾历史,爵士乐从诞生的初期就是一种源于非洲音乐和欧洲古典乐的融合产物,当时身处美国的黑人与白人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用音乐来传递情绪,用情绪来创造旋律,自由自在的在打破禁锢的节奏中,用欢快的、忧郁的、深情的、幽默的表达,展现属于音乐的无限可能。


送你一张世界最早发行最广的jazz唱片

——来自Creole乐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