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谈一谈这个无人认领的年代

2023-05-10 14:56:27

前段时间,最后一批90后成年的话题激起了一波怀旧潮。不觉间,千禧年的焰火已落幕十八载,世纪末的钟声足以拿来缅怀。相比于不断产生怀旧性话题的八十年代,距我们更近一些的九十年代则明显受到冷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上去无人认领的年代。


九十年代,处于八十年代和新世纪之间的暧昧分界。下面的这些旧照片也许能够唤起我们对这十年的印象:


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解放路光华楼开出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迅速蹿红为“打卡圣地”。楼顶的麦当劳叔叔笑容可掬地迎接一波波充满好奇的宾客。


1991年,小虎队首赴大陆参加义演,并在当年举办了12场巡回演唱会。霹雳虎吴奇隆、小帅虎陈志朋、乖乖虎苏有朋成为最早到内地开演唱会的台湾艺人。


1992年,深圳,人们通宵排队购买新股认购抽签表。


1993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首播,第二年又播出续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部剧中的经典桥段被反复提及,近些年还产生了“北京瘫”这样的新语汇。


1994年,“魔岩三杰”窦唯、张楚和何勇以及作为嘉宾的唐朝乐队登录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同年,中国“流行音乐圈”正式诞生,造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街头手持“大哥大”讲电话的人。入网费6000元、预存话费1000元、电话本身2万元的“大哥大”成为当时“高富帅”、“白富美”的标配。

1997年,,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成功。同年上映的影片《甲方乙方》片尾,葛优意味深长地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8年,伴随国企全面改革爆发下岗潮。歌手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广为传唱:“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大幕拉开。同年,首批80后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公众视野。




照片只不过反映了时代的冰山一角,


每一个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这是一个“被低估的年代”,



传媒人刘春说它是“一代电视人的黄金时代”,


导演英达说它是“喜剧最好的年代”,


而“先锋文学”的浪潮消退,


国企工人失掉“铁饭碗”,


《出三峡记》镜头下的三峡移民,


分明也道出了那个年代的伤与痛。


#福利出没#在评论区谈谈你对九十年代的看法(比如难忘的人和事件),有机会获赠以下新书。一共三个名额,5月2日12:00截止。



由《新周刊》编著的这本《我和我的九十年代》选取了广泛反映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思想的文章,忠实呈现那个时代的特质和情怀,完整记录那个时代的奋进和幻灭, 为今天怀旧人们增添一抹回忆,也为这个时代奋发向上的人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九十年代断代史”逐年记录九十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往事历历在目;九十年代语录”记录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那个年代的流行语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九十年代社会”记录九十年代中国各地的重大变革,如上海的黄金发展时期、三峡大坝兴建、香港回归和国企下岗潮等;九十年代文化”记录九十年代广受欢迎的影视剧、话剧、小品、电影,还附有对导演英达、演员赵雅芝的采访,对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以及香港“四大明星”的风靡火爆的特写等。九十年代经济”记录早期打工族背井离乡的双面生活、互联网的诞生和飞速发展、股票狂热和海南房地产沉浮等。九十年代生活”记录九十年代的普通人和明星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试读文选:


我的九十年代,我们的九十年代

文/蒋方舟


联结一个世代的人的暗号,永远是他们共享的记忆。


对于美国婴儿潮一代来说,主导他们青年时期的社会想象,围绕着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展开:;从越战到反文化与民权运动。,同一代人总是在同一个记忆场域中成长并活动,这种共同记忆,展现出每个时代独特的时代精神。



当代中国的社会想象起源于九十年代。这并不是说中国庞大而沉重的过去没有发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力,只不过,看惯进步、富裕和繁荣的国人所感知到的那个中国,只有相当年轻、浅近的历史。从打击“投机倒把”的中国到全民炒股的中国,从凭票供应的中国到电商疯狂打折的中国,并没有相隔一个世纪。


对于已经是社会主心骨的60、70 后来说,前一个中国是渐行渐远的遗迹;对我这样的85年后生人,后一个中国是我们出生、成长的理所当然。


在我们还蹲守电视机旁的年纪,《太空堡垒》和《新世纪福音战士》是所有孩子的共同话题。没有人质疑国家在一天天好起来。


生活的改善不只在《新闻联播》里,也在每一年的生活里。这片土地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来就和动荡与不安无缘。我们懵懂地听到“亚洲金融危机”或者1998大洪水之类的名词,但举国一致的努力总是可以渡过难关。


1997年香港回归是许多人爱国自豪的最初记忆,我们的九十年代结束于中华世纪坛迎接新千年的焰火,以及2001年申奥成功。


九十年代对于我们更多的是模糊和混沌,一如所有人回望童年仿佛都隔着层磨砂玻璃。但对我们来说,更加光明、清晰的二十一世纪和之前模糊的十年并没有明显的断裂:我们还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只是从不够好变得更加好。


在当时的我们无法感知到的幕后,九十年代是个更加粗犷、却从来不缺生气的时代。1992 年的“南方谈话”是它真正的开端。一切似乎都不允许了,但一切似乎都被允许了。

1992年,深圳市中心深南大道上,。


冯仑和潘石屹开始炒房,瀛海威时空开通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王国,大学开始扩招,而毕业生开始自谋生路。世纪末的“野蛮生长”要到很久之后才开始被规范和整顿,为了满足“入世”标准并且为经济全面转轨做好准备,整个国家开始了一场痛苦的转型。许多家庭的生活从此分成前后两个部分,而后半部分并不都是美好。


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努力拥抱市场经济和“国际化”,仿佛急切地要从上个十年突然结束的混乱与彷徨中找出道路和意义。


“思想淡出、学术凸显”是对八十年代的回答,也是对八十年代的判词。经世致用的最高律令下,法律、经管成了最新的时髦专业,生物学则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科。曾经统一在人文和启蒙大旗下的文化队伍愈发分化,一并坍塌的还有曾经坚不可摧的文化战线中的等级制,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不再是文化人单一的价值与认同的来源。


市场带来了困惑和混乱,但也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九十年代是文化和产业第一次并列的时代,也是我这种“离经叛道”的人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走入“文坛”的特殊节点——到了文化产业真正繁荣的二十一世纪,整个“文坛”的重要性都已不复当年。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九十年代的主题无疑是“变化”。


九十年代的“变”,某种意义上奠定了如今“不变”的基础,为变革应该有的方向和模式设定了标准。也正是因为如今的繁荣无非建立在九十年代所开创的基础上,这段记忆才能够作为社会各个世代的社会想象,服务于当今中国的话语系统。


我们今天回忆九十年代,不是把它当作连接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换插头,而是在怀念一个有着独特地位的、某个黄金时代的起源。



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