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流行音乐联盟

“缝纫机乐队”,燥出个电影摇滚少年!

西安欢乐梦工场影城 2021-10-11 18:15:22

什么叫喜剧?

 

能让人发笑的就是喜剧。这是大家最通俗的理解,其实也很正确,喜剧是个包容性很强的东西,它从来不排斥深度与人生意义,甚至“笑中带泪”的方式更为流行。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院线喜剧便开始主打一句宣传语,叫“笑中带泪”。喜剧表演者热爱用这种方式既可以招揽观众,又可以用眼泪表示深刻的“假模假式”。

 

其实,“笑中带泪”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能用电影推动人们达到这种情绪,实则很难。而电影《缝纫机乐队》算是努力蹦跶着碰到了这句“笑中带泪”的边缘。



电影《缝纫机乐队》是大鹏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他从当年的脱口秀主持人到拍摄自制剧《屌丝男士》,再到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煎饼侠》一跃成为黑马斩获11.59亿的票房。导演大鹏华丽丽地转身蜕变,所付出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如果你单纯的以为,大鹏的身份只是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那就错了。其实,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歌手!

 


其实,大鹏是个有音乐梦想的人,甚至比他的电影梦想还要长久、坎坷。他从13岁开始躲在厕所里练吉他,到16岁组建“及格乐队”,19岁错失全国性乐队大赛,21岁遭遇虚假唱片公司,再到33岁落败《蒙面歌王》,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着他的音乐梦想。

 

 

如今的电影《缝纫机乐队》即将上映,大鹏导演曾表示他选择拍摄这部音乐题材的喜剧电影,其实是有些私心的。

 

原本以为,此生将遗憾错过他的热水青春。但现在却让我们看见了,那个背着吉他、眼神坚定,不论下一秒发生什么,也要把这首歌唱完的摇滚少年!他要大声地告诉大家,他要通过喜剧电影的方式实现自己最初的音乐梦想。

 


此次的喜剧电影《缝纫机乐队》由大鹏、乔杉、娜扎、李鸿其、韩童生、曲隽希主演,于谦、岳云鹏联合出演。它主要讲述了导演大鹏的家乡小镇集安,几个背景各异的小人物为了追寻共同的音乐梦想,组建了一支与众不同的摇滚乐队。几个人从冷清的乐队招募现场并肩走到有万千观众的演出舞台,追逐梦想途中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音乐电影题材致敬了中国摇滚,里面有很多过去的摇滚明星前来客串,整部影片音乐很赞,片子十分有情怀、有笑点、有泪点,有小黑马潜质!



尽管,今年国庆档有《芳华》、《英伦对决》、《追龙》、《羞羞的铁拳》、《空天猎》等十几部国产片扎堆上映,局势凶险,但《缝纫机乐队》更是提档9月29日准备死磕到底。

 

大鹏曾坦言对新作 “不敢掉以轻心”。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都在和老搭档《屌丝男士》、《煎饼侠》的编剧苏彪一起打磨剧本。



相比《煎饼侠》,《缝纫机乐队》的故事会更为成熟。大鹏希望这部电影不仅能让观众笑还能让大家想起那个未完成但仍热爱着的梦想。在不断雕琢剧本的同时,大鹏多次召集主创围读剧本,提前让演员进入到角色成型的过程中来。



演员们不仅提前学习电影中角色所擅长的乐器,还在开拍前“合体”进行了密集排练。大鹏导演还爆料,其中有一位实力演技派,因出演这部电影,从“老艺术家”练成了专业吉他手。所以,电影中这支“缝纫机乐队”早已真正组队完成。



如果只看简介,可能会想起《摇滚校园》,或者《海角七号》,但如果只是线性联想格局就太小了,大鹏和“缝纫机乐队”还真是敢玩儿——在电影上映前,“缝纫机乐队”已经走出银幕。

 

早前,大鹏他带上了“缝纫机乐队”的全体成员发布了首张单曲《悟空传》,实打实地给另一部已上映的电影《悟空传》演唱了电影同名曲并发布了MV。


《缝纫机乐队》的故事乍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点俗套。电影讲述的是小镇集安,一群生活在小镇做着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因为摇滚梦想聚在一起,组建乐队追梦的故事。


除了共同的摇滚梦想,每个人加入乐队也有各自的目标:过气音乐经纪人程宫(大鹏饰)帮忙组建乐队,办演唱会,是为了还钱,小镇青年胡亮(乔杉饰)组建乐队是为了守护家乡的摇滚公园,打鼓超酷炫,张嘴却是一口绵软的台湾腔的鼓手炸药(李鸿其饰)加入是为了寻找女友(周冬雨饰),冷艳的贝斯手丁建国(娜扎饰)加入是为了叛逆和疗愈情伤,因为脑血栓退出乐坛当上妇科医生的吉他手杨双树(韩童生饰)和延续父亲音乐梦的键盘手希希(曲隽希饰)则是为了能够继续摇滚下去。



整个故事,有关音乐,有关理想,有关追梦,有点像东北摇滚版的《爱乐之城》,虽然电影中没有重点讨论,但二线城市的衰落作为大背景,也让这部电影更有点像有商业卖相的《钢的琴》。


好电影从来不在于故事有多独特,而在于如何讲述这个故事。


首先,相对于上述三部电影,《缝纫机乐队》在处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时,既不过于哀怨,也不忽略现实,平滑叙事,而是用一种东北大碴子味的幽默旷达,把气氛high到顶点。特别难得的是,一部关于理想和奋斗的电影里,没有狂撒鸡汤,而是恰到好处地找准了理想的位置。




理想不是拯救现实的救世主,你可能没办法靠它发财,走上人生巅峰,也没办法靠它力挽狂澜,但理想是心中的那口气,你坚持的时候,理想仍然能够创造奇迹。


其次,《缝纫机乐队》在叙述时,采用了传统的三幕式结构,这使得故事可看性够强,不乏味,不无聊,全程无尿点,无睡点,你可以很轻易地被剧情吸引住,重点是,故事的节奏感把握得特别好,所有的笑点都安排得错落有致,笑点密集,衔接自然。




更难得的是,作为东北味喜剧片,这部片子绝大多数的笑点都没有低俗的感觉,不仅契合人物性格,而且还推动情节。


比如台湾鼓手炸药的名字造成的乌龙,推动了电台录音的误会,背后的纹身又引出一系列的情节。再比如……(算了怕剧透我不比如了,我为了不剧透忍得多辛苦葛格你知道吗!>_<快给落木君加鸡腿!)



随着剧情推进,前面的比较轻松的喜剧铺垫渐渐沉淀下来,现实和理想激烈碰撞,电影的基调变得有些沉重。催泪点也一个接一个,在金钱面前,音乐梦想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摇滚小镇的没落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化中的一个必然,那摇滚梦又算什么?


在电影第二幕的转折点,梦想与现实对抗受挫时,所有人物,或者说程宫想的其实是,如果无关名利,梦想真正意味着什么。




曾经只想着钱的程宫最后想明白了,现实再惨淡,歌也要唱,不是因为梦想能够照进现实,而是因为,“不唱心里那口气就没了”。


于是,缝纫机乐队回来了,以一种特别震撼的形式,找回了惨淡现实中让人继续前行的那口气。不多剧透,但当摇滚乐起来的时候,那熟悉的旋律和众人的唱和,确实让人热泪盈眶。


生活那么丧,还是要做个Rocker。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喜剧片,电影里的人物还都挺耐琢磨,有趣夸张,但很合理,这在一个群戏电影,尤其是喜剧片里真的挺难得的。主线人物大鹏和乔杉,一个极度现实,一个极度理想主义,极度现实的人曾经被理想挫败过,极度理想主义的人正在被理想挫败,两人相处中互相打磨的过程特别耐人寻味。


群戏角色也都很出彩,几乎每个人都令人印象深刻,于谦扮演的超市老板,还有娜扎的房地产商老爸,性格都挺立体。连出场几个镜头的周冬雨都特别有戏。还有林志玲的出现,也绝对让你惊喜。


我曾经有点担心的小花娜扎,居然也就这么酷酷的完成了角色。片中大牌颇多,但导演运用这些大咖十分得宜,很有效果。




更不用提这个电影里很有摇滚情节的音乐元素了。


我简直怀疑导演是为了组乐队才拍这个电影的。据说大鹏本人从中学到大学时代一直想圆摇滚梦,(有木有点东北大碴子摇滚版达米恩·查泽雷的感觉!)为了这个电影,导演真组了一个乐队,演员全部从零开始学乐器!


不仅片中演奏部分全部真唱真弹,而且给《悟空传》唱了电影主题曲,还上了《中国有嘻哈》,唱得和专业乐手比,还一点都不跌份!


缝纫机乐队不仅在片中贡献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歌,《都选C》《塑料袋》,而且全片一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摇滚情结。比如于谦的超市邦佳维致敬了著名美国摇滚乐队Bon Jovi,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让摇滚乐迷会心一笑的摇滚梗。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电影里安插的,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摇滚乐史上重要乐队乐手的客串,连前段时间端起保温杯的黑豹乐队赵明义老师,也在里面示范了一把啥叫铁汉。真实摇滚乐手的客串,给片子加入了另一层现实层面的深度——追寻摇滚梦,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像电影一样夸张,但对他们来讲,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选择。


看完片子其实觉得挺感动的,理想还是要有的,虽然可能也实现不了,但是追梦的过程中活着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