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和《摔角王》

2023-05-10 14:56:27


这是一篇影评,

这篇影评的开头就点个题:

为什么我第一遍看《爆裂鼓手》会觉得让我觉得很励志?

为什么我第一遍看《摔角王》的结局会让我很感动大于悲伤?

在什么样的价值观灌输下成长,会觉得疯魔一样的执是对的,牺牲性命是美丽的。

请走进今天的课前演讲。



        

       鼓手的故事线大概是这样,男主有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其实没有顶点,大概就是要在一条无穷路上不断自我超越,割离人生除此之外的一切,比如影片中举的例子——搞对象。这就不难解释了,我们大多都是这样励志过来的。


        《爆裂鼓手》确实是一个让人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外周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的电影(没错我的原创声明是健康医疗),刚刚看过我也确实被激励到了,扣上电脑就拿起了书,一边心情激动又一边懵逼,等激动没了就只剩懵逼,那好像是被洗脑的感觉……因为这种激动没有共鸣,男主不是我等凡人,我觉得他激恼了。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懂爵士乐和不懂爵士乐两种人,那个懂爵士乐的人成了魔,而不懂爵士乐的人里有他爱的姑娘,和爱他的父亲——他和追到手的姑娘分了手,姑娘说你有病;他不再和父亲谈他生活中有关爵士的那一部分,大概也就是生活的全部。他的人生只剩血肉模糊的鼓,只剩与魔鬼共舞。他有过别的选择,她打电话给了姑娘,也拥抱了父亲;但姑娘已经move on,他在父亲的怀里没说一句话便又回去和魔鬼纠缠,到此影片结束,没有掌声也没有叹息。


姑娘多待人亲呐




       跟鼓手不同,命运给了摔角手Randy再明白不过的指示:带着不怎么好使的心脏离开舞台去找脱衣舞娘过日子认个儿子,拉上回心转意的女儿当个快乐的卖货郎,可这个蠢汉子离不开自己的comfort zone,某种惯性使然,他去看比赛了,赛后去party了,party了,嗑药睡过了,然后错过了和女儿的约会,一环扣一环,漂亮媳妇儿,一丫一小的构图居然就这么崩了,对此老汉Randy其实没有一点尝试挽留,甚至可以看出他迫切的想回到自己熟悉的事业中去:


即便脱衣舞娘向他表白,质问what do you call that?


80年代rock'n'roll响起时他也抗拒不了那召唤,反借口怪罪外面的世界don't give a shit,湿着眼睛说:This is where I belong.

他死了。



      

       这两个电影有什么共同之处,大概就是角色为了理想、惯性、偏执,消费了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悖逆了一点点人性,有一点点契合了事业高于生命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存理想灭人欲,头悬梁锥刺股的5年高考3年模拟精神。


       至于对这一点认不认可见仁见智,但对于我自己初次看这两部电影时,对主角思维的默默认同感到有点害怕。也许吧,小时候我们听了太多牺牲的故事,学着苦勤苦业,忽略了生而为人的本能。其实人生如此开放,有那么多选择,何苦偏执,能做你喜爱的事并以此为业,能和你喜爱的人相伴一生,都是伟大的成就。

       

       人有那么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数不清的激素精密地参与调控心理和生理的功能,我觉得肯定是有意义的,去做一些荷尔蒙让你做的事,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吧!

       


写给毕业季纠结不清的我们自己。


嗯,另外,《爆裂鼓手》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的另一部片子爱乐之城,各自追梦的男女主的感情也是不得善终,嗯,男主也是爵士乐……

《摔角王》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黑天鹅,女主也跳着舞死了。

都什么尿性……


最后附上《摔角王》不得不提的米基洛克颜值梗,文中的壮老汉在没有在拳击场上打花脸并整容失败前的样子,而且声音酥得很

1983《斗鱼》

1986《爱你九周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