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是摇滚斗士还是鸡汤大师?

2023-05-10 14:56:27


六月份的尾巴,给黄家驹点蜡烛的日子又到了。6月30日是黄家驹的祭日,今年是他去世整整23周年。不出意外的话,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黄家驹又会成为热门话题。

 

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黄家驹和beyond就是一种图腾,这个图腾上承载着励志、理想、怀旧和青春。就粉丝数量而言,他们也是除了“四大天王”和周杰伦之外最多的之一。


我曾经也是他们的“粉丝”,并且爱的如痴如狂。当年高中坐在“学渣区”,上晚自习边磕瓜子边听beyond的歌,至今仍是十七岁那年的雨季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特别是每当听到黄家驹悲怆地唱到 “钢铁锅,含眼泪喊修瓢锅。坏缺烂角的换新锅瓢乱放。” 时,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瓜子,屏息凝神,脑海中一片《海阔天空》。
 
在我的朋友当中,很多人也以会用纯正的粤语唱他们的歌为荣,就连我们镇上的混混(真朋克)也视黄家驹为精神偶像,经常在夜晚的穷街陋巷中吼着“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有一天只你共我”。由此可见,黄家驹对一代人有多大的影响。


不过,也是因为这些原因,黄家驹和beyond开始被无限神化。在被推向神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著名鸡汤品牌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人认为他们代表了摇滚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坚强、奋斗、乐观、积极向上等等一切正能量的东西,但唯独缺少摇滚精神里最重要的真正的反叛,这不是鸡汤是什么?而且他们的成名更与摇滚沾不上边,而是凭借《海阔天空》《光辉岁月》《喜欢你》《真的爱你》《情人》之类的大俗歌。
 
《三联生活周刊》的王小峰曾经说过,他们不过是一支普通的流行摇滚乐队,是撒了点人文佐料的心灵鸡汤。虽然刻薄了一点,但在我看来他们确实和 “五月天” 差不多。


平心而论,早期的黄家驹还算摇滚,第一张专辑《再见理想》他们也尚能“心中一股冲劲勇闯”,“一起高呼rock n’roll”。只不过到了《犹豫》那一张专辑,就开始向商业投降。


当然,心中有自己音乐理想的黄家驹也颇为无奈,不然他不会说出那句惊人之语:“香港只有娱乐,没有乐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决定去日本发展。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理念为旗号,寻求开拓海外市场,并且在日本推出了三张日语专辑,包括《海阔天空》的日语版。
 
难以想象,,国家面前无偶像的今天,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会不会受到“爱国小粉红”的抵制和封杀。不幸的是,黄家驹最终死在了日本。在一档娱乐节目的游戏环节中意外身亡:这也很不摇滚。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黄家驹永远活在了歌迷记忆的美好里,20多年来他一直被缅怀,不断被封神。他们的歌越来越多地开始出现在国产青春片(打胎片)中。


一句“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就能让不少人热泪盈眶,即便他们从来没机会也没胆量放纵,更不知自由为何物。有的只是对过去没有青春放纵过的浪漫化的补偿性意淫而已。
 

浅尝辄止、大而无当的人文主题,让黄家驹和他的beyond成了符号化的象征。


于是歌迷没有了,有的只是“脑残粉”。有的人开始大言不惭地说“家驹之后,再无摇滚”,坐井观天地大赞黄家驹的beyond是“世界殿堂级的摇滚乐队”。


殊不知黄家驹不过是在摇滚和流行之间首鼠两端,就像黄舒骏在《改变1995》中唱道的:天才就怕不够天才,坏又不够坏。天天都想离开,却不知到哪里才能换骨脱胎。
 
在他们的粉丝群体中,最理直气壮的是号称自己当年正是听了beyond的盗版磁带,所以才拿起吉他,组了乐队的人。就像国外摇滚圈流传的有关地下丝绒乐队的那个经典段子:“没几个人买他们的唱片,但每个买了他们唱片的人,都组了乐队。”——黄家驹就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引领他们走向了音乐之路。


如今“导师”早已远去,但仍有人在幻想黄家驹健在的话会发生什么。我想什么都不会发生,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在《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椅上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不是汪峰,而是黄家驹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为《元素》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6年《元素element》。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