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迷幻摇滚鼻祖,霍金都为他们伴唱!

2023-05-10 14:56:27


霍金第一次为平克·弗洛伊德乐队

献唱于1994年的《Keep Talking》单曲中


作为迷幻、太空摇滚的鼻祖之一,传奇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是同时代那些举世闻名的摇滚乐队中,与我们“距离”最近的一支乐队。正值英国为纪念他们举办的音乐回顾展临近,不妨随之回顾这个伟大乐队的音乐历程。



“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最早是美国一个名为平克·弗洛伊德的摇滚乐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使用的。他们在自己的音乐录像中加入了多种变幻的背景影象,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有多种媒介感受。”——《传播学》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曾出现过一只粉红色的充气小猪在天空“翱翔”,不懂背后深藏寓意的观众感到毫无头绪。实际上,这看似搞怪的行径背后,是为致敬一支伟大的乐队。



划时代

 

科幻这个与音乐有些不相干的词汇,却在一支乐队身上密不可分地体现着。1969年,在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的直播期间,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就在直播间里为登月作现场的即兴演奏。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英国殿堂级摇滚乐队,他们最初以迷幻摇滚的音乐风格打响了知名度,随后逐渐发展为前卫性的实验摇滚乐,更在音乐中融合了科幻、布鲁斯元素。


▲ 平克·弗洛伊德的黑胶唱片包装


这支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风格独特,以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 、英伦摇滚(Britpop)风格而闻名。而他们也并不像同时代的其他乐队那样“易懂”,与同样囊括迷幻摇滚风格,载入音乐殿堂史册的披头士(The Beatles)、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有所不同。


那直白又不乏哲学隐喻的词作、先锋性的音频实验、录音技术的突破、极具艺术前瞻性的专辑封面,以及舞台上精彩纷呈的声光设计,都是平克·弗洛伊德最为标志性的成就体现。


▲ 平克·弗洛伊德《Animals》专辑封面,1977年


平克·弗洛伊德在上世纪60年代末横空出世,在当时众多乐队中,他们的风格可谓独树一帜。彼时的音乐领域还未有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提携”,数码时代也没到来,关于音乐的一切都“原汁原味”。在当下音乐领域中,那些稀松平常的MIDI设备、效果器、先进的录音设备等等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在录音室


不过就在这般境遇下,平克·弗洛伊德用最传统不过的老式录音设备,创作出了《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这样极具迷幻感的专辑佳作。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在录音室


这张专辑不仅是平克·弗洛伊德的“成名之作”,更在专辑封面的设计上成为了经典。专辑封面上的棱镜成为唱片的标志,更是平克·弗洛伊德在日后的专辑中反复出现的标识。无论跨越了多少个潮流趋势,《月之暗面》这张专辑的封面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毫无过时。



▲ 平克·弗洛伊德《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封面,1973年


设计师也曾阐述过棱镜设计的三个考量原因:第一是为了表达乐队所散发的光芒;第二是参考了整张专辑中,那表露了野心与贪婪为主题的歌词内容;而第三则是回应了乐队成员莱特的要求。莱特对于专辑封面提出了三个要求:简单、大胆、富有戏剧性。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


专辑中的歌曲以面对现实境遇而生的不安、混乱、恐惧等情绪描述了一个幻想空间,为听众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更令这张专辑在音乐领域大获成功。《月之暗面》中的一曲《Money》改写了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命运,专辑发行后更是让他们名声大噪。



颇具意味的是,他们以反观成功为题的这样一首歌,成为了平克·弗洛伊德自身重要的转折点,更潜移默化改变了乐队未来的发展轨迹——歌曲也仿佛因讲述“成功”起了作用,推助了乐队跻身巨星名列。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


成功来得太过突然,令当时的小伙子们深感错愕。空前的名气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心中暗想在这样成功的境遇下获得了认可,而他们又该继续做些什么?


《Money》带来的这些效应,无论好与坏,都深深影响了平克·弗洛伊德的下一张重要专辑《Wish You Were Here》。此后的许多经典作品正是在他们功成名就后,面对着成功所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所创造出来的。


▲ 平克·弗洛伊德《Wish You Were Here》,Live PULSE,1994年


回顾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音乐生涯,50年时光荏苒,曾经的主创成员们也逐渐离开人世,在世的都步入古稀之年。虽然如今的平克·弗洛伊德难以再续辉煌,但他们过往成就的丰碑在音乐史上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烙印——他们的革新精神在创造力、技术性的表现上是毋庸置疑的。



▲ 大卫·吉尔莫(David Gilmour)



动荡与更迭


乐队从60年代中期的走红逐步发展成最著名的摇滚乐队,过程中也并非都一帆风顺——创作后期,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充斥着混乱与矛盾。


平克·弗洛伊德经历过几次领袖的交替。乐队最初风格多变的音乐面貌是由初代主唱西德·巴瑞特(Syd Barrett)带领的。第一张专辑的封面也正是由巴瑞特操刀,从中便显露了他个人风格的端倪。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


而在60年代后期,成名后的乐队掌舵手则交到了罗格·沃特斯(Roger Waters)与戴绍德·吉尔莫(David Gilmour)手中。


1965年,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前身——名为“Sigma 6”的摇滚三重唱乐队成立,由贝斯手罗杰·沃特斯(Roger Waters)、鼓手尼克·曼森(Nick Mason)与键盘手理查德·莱特(Richard Wright)组成。同年,重要人物——主唱与吉他手西德·巴瑞特(Syd Barrett)加入。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


巴瑞特加入后,参考了布鲁斯音乐人Pink Anderson与Floyd Council的名字,将乐队正式改名为Pink Floyd。


起初,乐队以布鲁斯曲风为基调,而后乐队逐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出现实验色彩,着力于音频、幻象之间的产生与融合。彼时,迷幻大碟《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推出,这张专辑更在后来多次入选“史上最佳迷幻摇滚专辑”。


▲ 平克·弗洛伊德《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专辑封面,1967年


然而,这位乐队的初代灵魂人物因出现精神性问题开始过量的服用药物、进而成瘾,至此一蹶不振。1968年,巴瑞特因药物影响被迫离队,虽在两年后短暂复出过,但之后再度因病退隐,从此隐居于世。


巴瑞特对于乐队的发展功不可没,他引领乐队的时期正是平克·弗洛伊德初由地下乐队转向正式乐队的艰苦时期,而其对乐队风格的出色把控也奠定了之后的迷幻式摇滚。


▲ 西德·巴瑞特(Syd Barrett)


巴瑞特在音乐创作上偏爱科技性融合,他甚至会使用Zippo打火机作为吉他滑棒来演奏怪异的音效。独特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也更让后人不断惋惜。但因巴瑞特再无法继续“领航”,1968年,乐队主唱由吉他手大卫·吉尔莫(David Gilmour)代替,而乐队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部分则交由沃特斯来完成。平克·弗洛伊德的曲风也在此时渐渐有了风格分化的开端,在题材愈加阴暗的同时融入了古典音乐的特质,也加大了乐器演奏的篇幅。


▲ 平克·弗洛伊德《Time》


随着专辑《迷墙》(The Wall)的到来,平克·弗洛伊德在音乐领域刮起一阵无法抵抗的“飓风”,令世人再一次对他们的迷幻摇滚印象深刻。然而一切风平浪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涛汹涌。


尽管《迷墙》专辑取得了非凡成绩,但乐队内部却逐渐走向分崩离析。1980年,莱特因与沃特斯意见不合率先离开了乐队。专辑《The Final Cut》正是在乐队内部饱含争执的时期所推出的,乐队成员间彼此显露的间隙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们


三年后,乐队在沃特斯与吉尔莫、曼森的反目下彻底破裂。1986年,乐队宣布正式解散。尽管沃特斯退出了乐队,吉尔莫与曼森却继续作为乐队成员持续着演出及创作,这让沃特斯不满,更因此将曾经的队友诉讼上公堂。不过事件最终以败诉告一段落,而后的平克·弗洛伊德也继续在吉尔莫的带领下持续前进。


在经过了20多年的决裂后,成员们于2005年在呼吁和平理念的全球公益演唱会“现场八方演唱会”(Live 8)上再次同台聚首。此后,巴瑞特与莱特相继离世。平克·弗洛伊德在2014年推出《无尽河流》(The Endless River)专辑后再无重组可能,吉尔莫也间接表露了这张专辑或许也是乐队的最后之作了。


▲ 平克·弗洛伊德《无尽河流》(The Endless River)专辑封面,2014年



音乐哲人


无论是憾失巴瑞特,还是对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成员间那岌岌可危的关系的关注,这些无疑都是乐迷们出自对戛然而止的音乐创作的惋惜之情。


▲ 平克·弗洛伊德成员在“现场八方演唱会”(Live 8)上再聚首


但论及平克·弗洛伊德过往的艺术成就,它从旧时代延续并贯穿至今,仍然让当代乐迷们感触良多。艺术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参与者的阶级与文化背景如何,都能在艺术的互通有无中感受到心灵的撼动。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造诣也体现于此——他们的创作本身即是音乐的本质,他们撇开彼此之间在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在艺术创作上呈现的内容永远是摒弃一切杂质的哲学思索。


《迷墙》这张专辑既成为了平克·弗洛伊德音乐生涯巅峰的代表作,也成为了象征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专辑随后被改编,由艾伦·帕克执导拍摄了同名电影。



▲ 平克·弗洛伊德《迷墙》(The Wall)专辑封面,1978年



而由艾伦·帕克执导的自述性迷幻电影《迷墙》则将视角又拉回到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初代灵魂人物西德·巴瑞特身上,通过描述其颇具迷幻色彩的心理成长史来阐述“墙”与“砖”的概念,正契合了“The Wall”。


▲ 艾伦·帕克《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海报,1982年


影片以专辑中每个歌曲蕴含的故事线索展开,将观者缓缓引入巴瑞特的童年世界。导演将零散的故事情节以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形式穿插表达,这种意识流的视觉语言加倍体现了这部影片的核心思想——关乎战争、人性、原生家庭以及事物的美与丑陋等诸多现象造就的哲学性探究。


《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预告片。这种个人对抗命运的孤独感也在影片中衍生幻化为一堵墙,墙的意象也不断出现在影片主角的意识中。


这种隐喻式的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平克·弗洛伊德其他的音乐创作中。像为纪念巴瑞特而作的《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或是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在封面上,就将渴望表达的深意尽显无疑——人们在现实中往往会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害怕说出口后就“惹火上身”。


▲ 围绕平克·弗洛伊德《Wish You Were Here》专辑封面相关的图片作品


平克·弗洛伊德在音乐上的先驱性探索以及对人性议题的思索,正是他们成为伟大乐队的最重要意义。如今,我们往往在非音乐层面来解读音乐,根据音乐人的成就地位来予以判别、评价。但究其根本,音乐的本质才是其蕴含的精神所在。


▲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成员


当下,首个围绕平克·弗洛伊德音乐历程予以回顾的展览也将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举行,展期为5月13-10月1日,期间会展出100余件与乐队音乐创作相关的收藏级别展品,相信这也是感兴趣的乐迷们所不容错过的!





感谢今日作者_芭莎艺术

ID_bazaarartchina




良品推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