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推荐 挽悼瓦格纳的颂歌: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唱片推荐

2023-05-10 14:56:27


图为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指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2012年10月30日在上海大剧院演绎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作品,也是笔者入门布鲁克纳的第一首交响曲。特别是第一、第二乐章,曾几何时在自家的音响和耳机中已播放了不知道多少遍,甚至还曾在聆听第二乐章的过程中热泪盈眶。是什么原因使得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对笔者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以至于被其感动到落泪?也许是因为其超然脱俗的天国情怀和对上帝的忠贞与虔敬彻底震撼了笔者的心扉。


 



Part 1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介绍

熟悉布鲁克纳的朋友都知道,布鲁克纳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名誉的正是他的第七交响曲,此作1884年在莱比锡首演之后,成为了布鲁克纳的第一部攀上欧洲乐坛的名作,这部作品使得布鲁克纳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曾有人批评布鲁克纳的其中几部交响曲有着“头重脚轻”的不足,这部第七交响曲也不例外,其第一、第二乐章在整部作品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第三、第四乐章加起来的时长却短了很多,特别是第四乐章,本该是一个如同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那样宏大的结尾,然而在第七交响曲中却只有10多分钟,从时长而言本身就不足以构成史诗般的结尾,而从内容来看,其第四乐章也不是全曲中最辉煌的部分,第一主题即充满着乐观情绪,这一主题前半部分的五个音符和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完全一样,却显得更加轻快,很容易会被演成跳跃的感觉,这和布鲁克纳的其他交响曲截然不同,因而有人会说第七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最特别的交响曲。很显然,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精华部分就在于第一、第二乐章,特别是第二乐章,其知名度相当之高,就如同一说到马勒就会想到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小柔板那样,初听布鲁克纳的朋友,一定会被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深深感动到,因而笔者认为,第七交响曲是入门布鲁克纳交响曲最好的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杀后,电台宣布元首死讯前用的哀悼音乐就是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被称为“挽悼瓦格纳的颂歌”。 据布鲁克纳解释说,当这一乐章还在构思之中时,他就已经预感到瓦格纳的死亡。布鲁克纳在给一个学生的信中这样讲述自己的灵感来源:“有一天我回家后感到十 分悲哀,因为我想到大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我就得到了升c小调的柔板。”众所周知,布鲁克纳对瓦格纳是十分崇拜和尊敬的,这种崇拜几乎已经达到了疯 狂的地步,而布鲁克纳完全将之体现在他交响曲之中的,正是他的第七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而他的第三交响曲则完全献给了瓦格纳。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之所以被称为“挽悼瓦格纳的颂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布鲁克纳使用了四支次中音大号——也就是瓦格纳大号,第二乐章的开头即由瓦格纳大号奏出了极度庄严肃穆而又浸透哀思的主题,如同漫长的葬礼的行进,无边无际地蔓延着,令人忍不住垂首泪下,这种悲痛而深沉的气质与早期浪漫主义对慢乐章的柔美细腻之感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度悲痛的情境之下,却出现了十分感动人心的第二主题,仿佛是对往事无尽的追忆,笔者曾经有一次听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在聆听到这一主题时产生了相当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而潸然泪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布鲁克纳的音乐创作不仅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而且同样还深受贝多芬的影响,特别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而这恰恰体现在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中——这一主题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主题十分相似;同时,很显然,布鲁克纳的很多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是在乐曲一开始的时候以一个微弱的背景声音、几乎不被感知地从沉默中缓缓开始。这说明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创作虽然个性特征十分明显,但本质上仍然保持着贝多芬时代的传统,甚至是在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即第七、第八、第九)中也难以摆脱贝多芬的影子,仅从调性上看,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是d小调的。保罗•亨利•朗认为,布鲁克纳写的所有慢乐章在情绪和音调方面都相近似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慢乐章仿佛在他们的周围翱翔着。


巴伦博伊姆指挥柏林国立管弦乐团演绎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中后段有一处连续模进、音量不断增强而达到最高潮的段落,这是第二乐章最为精彩的部分, 而这是布鲁克纳经常使用的创作手法,仿佛是在黑暗中缓慢地出现了一道通往天国的光,随着连续的模进和调性的半音上升,仿佛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往前推、往前 推,那束光也越来越亮、越来越近,最终将死者升腾到辉煌壮观的天国,乐曲也达到了最高潮。而这样的创作手法虽然在调性上具有连续离调的不稳定感,但在音乐 风格上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即能量的不断累积和聚集,布鲁克纳研究专家库尔特称其为“增厚”,所呈现出的是在旋律陈述上的层层叠加,最终达到惊人的效 果。模进在本质上即是材料在不同位置的重复,而布鲁克纳则巧妙地在由于重复而呈现出某种静止感的材料中赋予了极强的张力,使得其交响曲拥有空前的厚重感。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乐章的最高潮,很多指挥家会使用钹,而也有一些指挥家不喜欢在这里使用钹,而据传布鲁克纳死后给他葬礼上演奏的就是不带钹的布鲁克 纳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优秀版本非常 多,应该来说,布鲁克纳最后三部交响曲(第七、第八、第九)可以选择的优秀名版都相当之多。但在这里,笔者想要推荐给各位的,多数是现场录音,并不是笔者 否定录音棚录音,而是笔者认为现场录音更能充分体现出指挥与乐团对于曲目的把控能力,特别是像布鲁克纳这样高难度的作品,现场录音才是真功夫,只有在现场 录音中真正达到了精彩乃至神演的水准,才能充分证明指挥和乐团的实力。

殷巴尔指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三乐章





Part 2

小编唱片推荐


克纳佩兹布什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49年现场


想要听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优秀版本,克纳佩兹布什大师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即便是布鲁克纳的其他交响曲,克纳佩兹布什也可以被认为是首选版本。 其实,克纳佩兹布什最好、最出名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并非第七,而是第八和第三,特别是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的布鲁克纳第八现场,几乎已经成为布鲁克纳迷和克纳 迷人手一张的版本了。而克纳的布七同样十分精彩,特别是这张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现场录音。第一乐章开头就已经可以断定此为神演,第一圆号和大提琴奏出 的上行E大调琶音以及之后这一主题的完整陈述颇有些约胡姆晚年和RCO布七现场的那种神韵,但如果真要说不足的话,笔者想说由第一圆号和大提琴奏出的上行 E大调琶音进入得太早了,笔者认为应该进入得再晚一些。熟悉克纳的朋友都知道,克纳有很多时候在速度处理上比较极端,但这个49年现场布七的速度都始终保 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不快也不慢。克纳的这个布七线条如山峦般宏伟,情绪的跌宕起伏以及宏伟的气势构成了史诗般的巨著。





克纳佩兹布什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1963年现场


克纳佩兹布什的布七版本不只一个,除了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1949年现场值得推荐外,他和科隆广播交响乐团1963年现场同样不可错过。克纳佩兹布什的布鲁 克纳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厚重感,他的布七也不例外——在第四乐章的开头,原本很容易会被演奏得轻快跳跃的第一主题在克纳的指挥下却变得异常的厚 重。而相较于1949年和维也纳爱乐的现场,1963年和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现场的速度要稍微快一些。另外,克纳的指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停顿,比如这张布七第三乐章的1分53秒处有一个停顿,使音乐有了喘息的机会,更能让音乐变得富有立体感。





约胡姆指挥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986年日本现场


约胡姆的布鲁克纳自然不必多说,特别是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想必布鲁克纳迷们一定是人手一套了。但是笔者在这里要极力推荐约胡姆指挥 RCO在1986年的现场布七,这是笔者目前所听过的布七最佳版本,没有之一。其实约胡姆的布七现场录音有三个,一个是他和慕尼黑爱乐的现场,另一个是他 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巴黎现场,还有一个就是这张和RCO的现场,笔者仍然认为,这三个现场最佳者当属这张和RCO的现场,几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神演,特别是第二乐章,音场十分宽广、苍茫和悲凉,极度感人至深。这张布七是约胡姆晚年绝响之作,在日本之行半年后约胡姆大师撒手人寰,这张布七的第二乐章也许可以作为悼念约胡姆的“安魂曲”。另外,这张的另外一曲莫扎特第33交响曲也是十分精彩,总之是布七迷人手一张的版本。





切利比达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众所周知,切利比达克的布鲁克纳因为其速度十分缓慢而被认为是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毒物”, 由于速度之慢,切利的布鲁克纳在乐迷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非常喜欢,而有人却十分不喜欢这样缓慢的速度,甚至认为很拖沓。笔者曾说过,速度慢跟拖沓是两回事,慢绝对不能等同于拖沓,而切利的这张布七就属于慢而不拖的典范。切利这张布七的第二乐章速度可谓奇慢,时长长达30分钟24秒,这是笔者听过的最慢的布七了,然而在屏气凝神聆听的过程当中,笔者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拖沓,这张布七(特别是第一、第二乐章)会让你觉得切利慢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你会随着切利棒下的音乐而沉醉其中,此时,时间仿佛已经不存在了,你会被切利棒下这伟大的音乐而深深震撼。







,笔者认为,。一位来自东方的日本指挥,竟能把西方世界的布鲁克纳指挥得如此规整纯正,乃是一绝。,然而最为特别的,,,因此这个现场显得十分珍贵。这 张布七最大的亮点,乃是在第二乐章结束之后的教堂钟声,这也是笔者推荐这张唱片最重要的原因。当日午后4点,乐团开始演奏,当柔板的第二乐章结束时,正好 ,演奏时间如果再慢十几秒,钟声就会被乐声淹没。因而可以说是布七演奏史上的奇迹。


:“为呈现教堂的残响与均衡感,我用相当慢的速度,因之留有充分的间隔,恰好在柔板结束时和弦消声之际,从我左侧窗户看到的钟楼传来了四杵疏钟。我低下头等待着,此时从另一钟楼又传来更低沉的对答的钟声,弥漫于寂寥的秋空。在钟声的余韵将要升华到天际之时,我静静地落下了第三乐章的指挥 棒。”





玛塔契奇指挥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1984年现场


这张是指挥大师玛塔契奇的“天鹅之歌”, 笔者强烈推荐。玛塔契奇一生最喜欢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就是布七了,他的布七有三个版本经常成为布鲁克纳迷的谈资,一张是他和捷克爱乐乐团的版本,另一张是他 和NHK交响乐团的版本,还有一张便是和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的“绝响”——而之所以称之为绝响,除了因为这张是玛塔契奇一生中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外,还有 一个原因,便是这张现场录音是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存世的唯一一张录音。非常感谢玛塔契奇大师在他最后的时刻带给了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布七,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和以往玛塔契奇豪放激烈的风格相比,临终前的大师似乎摆脱了这种风格,可以说已步入了天堂,与他和捷克爱乐乐团的布七相比,这版“天鹅之歌”更 显宁静和安详,弦乐更加蓬松、更加柔软、更加超脱,完全再现了大师临终前的写照。第一乐章开头和中间部分都极佳,特别是开头,简直就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铜管在第一乐章开头部分也拿捏得十分到位; 而玛塔契奇和捷克爱乐乐团的布七,第一乐章开头的铜管就吹得实在太过了。你无法想象这张现场录音竟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演绎的—— 第二乐章可谓神演,玛塔契奇离升天不远了,弦乐声部精彩得能让人掉泪;而最与众不同的是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本该是追忆往事的感伤情绪却在玛塔契奇的指挥 下呈现出一种普世的温暖,如同一位上帝派来的慈母,温暖着你的心灵,在这里,布鲁克纳似乎变得更富人情味却又不那么世俗,那种“哀”似乎已被冲淡,更多的 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而第三乐章的中段部分也同样极其符合玛塔契奇晚年的这种心境。总之,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和玛塔契奇之间似乎已形成了灵魂间的对 接,是布七迷无可错过的精彩版本。


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四乐章


由 于文章的篇幅如同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那样已经太长,因此仍然有相当多的布七的精彩版本没有被说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笔者认为以上推荐的这些版本足足可以 让乐迷们反复品味了,甚至可以听上一辈子。听布鲁克纳,并不在于聆听的版本有多少,而在于自己是否已经融入进布鲁克纳极富神性的精神境界中,这才是真正重 要的。




橄榄推荐(点击以下标题可以查看):

一本30元的古典音乐杂志背后需要耗费多少心血?

《橄榄古典音乐》夏季刊清凉登场!


音乐会预告(点击以下标题可以查看):

8月上海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北京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广州、厦门、深圳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西安、重庆、武汉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沈阳、天津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苏州、常州、南京音乐会与剧场演出一览
8月网络视频在线转播音乐会一览

*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者阅读原文均可购买夏季刊,第二个工作日发货。众筹网上预订以及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收到的杂志有严重折痕或破损请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Q合作、投稿?
A:
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夏季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