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伦敦单簧管乐手眼中的指挥大师们(上)

2023-05-10 14:56:27

我们都知道,指挥是乐团的灵魂,但和一般听众相比,乐团成员对指挥水平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因为指挥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排练过程中。曾在多个伦敦乐团任职的单簧管演奏家Murray Khouri最近出了一本回忆录《如坐针毡,保持淡定》(Sitting in the Hot Seat or Keeping Your Cool),提到了多位他合作过的指挥家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现分两次选译其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单簧管演奏家Murray Khouri


乔治·塞

三月的伦敦乍暖还寒,但皇家节日音乐厅里却涌动着一股暖流。舞台上伦敦爱乐乐团已经做好了排练马勒第六交响曲的准备,将要上台的是传奇指挥家乔治·塞尔(George Szell)。在调音完成后,音乐总监海廷克(Bernard Haitink)与塞尔一起出场,海廷克向乐队介绍了这位稀客并向他致以祝福。塞尔说:“我上一次指挥这个乐队还是1937年的事(译注:可能作者记忆有误:塞尔1938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录制过唱片,如下图),大多数人我已经不认识了。”其时台上至少有十几名曾在他指挥下演奏过的乐手。

塞尔1938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唱片

 

 “我想把这部交响乐过一遍,相信你们不会出技术差错”。他的这些话让人令人不寒而栗,而排练也就开始了。在他严厉的目光下,我们把80分钟的马六从头到尾演了一遍,期间他一言未发。预定的排练有四次,比往常要多。我的感觉是,伦敦爱乐现在的水平要好过他的预期,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在音乐会前一天,他在排练中停下来,用手指着我们的首席小号戈登·韦伯(Gordon Webb)。“韦伯先生”,塞尔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小号手”。而最后的音乐会却令人失望。当天早晨走台时,乐队已经被他驱赶得疲惫不堪,晚上的状态犹如强弩之末。塞尔在谐谑曲乐章中犯了两个错误,但他做了个优雅的手势指向自己,承认这是他的过错。

 塞尔


鲁道夫·肯佩

与严厉的塞尔相比,鲁道夫·肯佩(Rudolf Kempe)则受到乐手们的普遍尊敬,我也不例外。我上一次与他见面是在皇家爱乐乐团的贝多芬音乐会上。起初,他似乎有点走神,只顾及一些困难片段和速度转换的地方,皇家节日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很干,他好像要努力做好声部的平衡。一开始我略感失望,他似乎没有表达深刻见解。但我发现自己错了,那天晚上的《英雄交响曲》是一次令人永志不忘的体验。他知道该如何抓住人心,能够让管弦乐队的能量雪藏起来,而在真正重要的时刻全部释放出来。塞尔打拍的技术绝对精湛,让乐队演奏非常精确,但声音却不够温暖,而肯佩似乎打拍手势没那么多,但他用温暖人心的举止和眼神交流来营造出色的效果。他还有塞尔所没有的幽默感。肯佩似乎能听到乐队“内部”发出的声音,而不止于表面效果的完美。他在从事指挥前曾在德国担任过首席双簧管。在充分了解乐器的基础上指挥是体现了音乐艺术的最高境界。

鲁道夫·肯佩

 

索尔第

匈牙利是指挥家的摇篮,这里走出的指挥家多于任何其他国家。我非常期待见到索尔第(Georg Solti),他在Decca公司的录音是我早已熟知的。和塞尔一样,他对乐队的管束颇多,仿佛管弦乐队独奏者的手脚都捆在他的指挥棒上。他不断的驱赶乐队,让我最终对他倒了胃口。那次我们排练的是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这是一部气势如虹的作品。他指着铜管声部喊道,“使劲,再使劲”,他一再叮嘱道。如我所料,最后的音响十分喧闹。他根本无法让乐团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呼吸和放松。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录制过海顿交响曲集、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以及埃尔加作品


加兰塔舞曲,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


索尔第和塞尔都是钢琴家出身,而肯佩则做过双簧管首席。 两位匈牙利人指挥乐团就像在键盘乐器上演奏,而比彻姆(Thomas Beecham)和博尔特(Adrian Boult)则完全相反。索尔第指挥的演奏毫无“优雅”可言,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觉得他的棒上技术不怎么样。在所有的时间里他都要求弦乐要多使劲,而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则恰恰相反。 当我们与索尔蒂一起演奏马勒交响曲时,一个高潮叠加在在另一个高潮之上,总让人感到身体不适,最后因为缺乏休息而导致疲惫不堪。


斯托科夫斯基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爱乐录制的唱片

 

斯托科夫斯基是位能让音响变幻莫测的老法师。当我还在皇家音乐学院求学时,就在学生乐团里领教过他的指挥技艺。我不敢相信他真的就在眼前,他是一个活着的传奇(译注:斯托科夫斯基寿命很长,活了95岁)。因为他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了迪士尼巨片《幻想曲》,因此名噪一时。我们挤在他身边,他的亲笔签名我一直珍藏到今天。那天我们开始排练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他停了两次,第一次对我们的第一圆号说:“第一圆号,你非常棒,这是真正的森林号角的声音”。然后在我吹响单簧管独奏段落时,他转向我说:'你看到音乐厅四周的壁画吗?你的独奏必须像浮雕一样突出,要鹤立鸡群”。奇迹发生了,皇家音乐学院学生乐团很快发出了典型的斯托科夫斯基音响。他的催眠效果堪称一绝,他一直对弦乐演奏者说:“运弓要自由!运弓要自由!”

晚年的斯托科夫斯基

 • 未完待续 • 

☞ 纽约爱乐乐团公布2018-19演出季,华裔新秀大显身手


编译 | 郑超

设计 | 丁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