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史上最好专辑是如何炼成的

2023-05-10 14:56:27

关注SDSZ摇滚社公众号,获得更多原创音乐,音乐评论,演出资讯,闲情逸致。

用心做实验人自己的音乐公众号。




文/刘天辰 排版/刘天辰

又是一年开学季。


摇社的社刊部终于要整装待发,这便是摇社社刊部更新完的第一个推送。毫不犹豫,第一个推送就要给我心目中的(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摇滚专辑No.1,甚至整个音乐史上专辑No.1: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这是一张真正名义上的专辑。一张从头到尾如同看电影阅读小说一样的旅程。这便是专辑与“播放列表”的区别:一个专辑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有主题的,有风格的,有目的的。一个没有主题只是录了几首歌放在一起的做得好可以叫做“短篇小说集”,而只有像这张专辑的艺术品可以叫做“长篇小说”。


当然,后者当然听着比前者过瘾。




这张专辑从头到尾有着一种宇宙般虚幻的难以言表气氛,这种气氛充斥在整张专辑的每一个角落,也正是这种只有从头到尾听完才能感受到的气氛让听众有了飘忽在宇宙中的感觉。那种嗑了药般幸福的感觉,身体绕着太阳在宇宙中一个人遨游的感觉。


营造气氛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音乐。专辑第一首名义上的歌曲:Breathe (In the Air)上场先来1分20秒的前奏。Nick Mason敲着柔和小声的鼓,左声道传来很干净的吉他拨弦。而右声道则采用了滑棒吉他,模仿出了一种类似合成器的声音,弹出了一个已经不能名义上叫做吉他Solo的Solo。


跨越好几个小节的单音,飘忽的音效,一切的一切再加上整个专辑中最慢的节拍,就把人带入到了一种如同梦境般温柔的虚无中,再加上David Gilmore在耳边轻声唱到:"Don't be afraid to care...." 歌曲的后半部分管风琴突然上场,完美。


这种感觉简直在专辑中比比皆是,可如果只有这样的东西这难免会成为一张非常矫情的迷幻专辑,作为一张七十年代的摇滚专辑,最让人瞩目的便是隔三差五的来几个让人爽到高潮的吉他Solo。其中最标准“七十年代摇滚乐队吉他独奏”的典范就是Time中间那一段回响吉他独奏与Money中间那一段的失真吉他独奏。那两段吉他Solo是“中规中矩的NB”。


这两首歌的套路都非常简单(但是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初从头到尾听完,David Gilmore边唱左声道便是数不清的riff,然后便是史诗班的Solo,一个个高音与和弦轰击着每个人的大脑。让人听完站起来,跑下楼,围着大街飞奔,然后朝着天大喊“爽!!!”的那种吉他独奏。




DSOTM的编曲有时温柔精巧,比如说Us and them,如同一段交响乐般的结构复杂精巧,时不时来一段萨克斯或者一段钢琴;有时则是简单而有效,比如说Brain Damage,只是架子鼓再加上一个吉他不停地弹一个重复段,到副歌就加上管风琴,架子鼓开始咆哮;有的则无与伦比地庞大,比如Great Gig或Time。但是编曲只是一切的铺垫,Roger Waters写的歌词便是那这正往你心里捅的刀。有些并没有什么伤害,比如说在Money中如同磕嗨了般的滑稽的吹嘘:


Money, it's a gas
Grab that cash with both hands and make a stash
New car, caviar, four star daydream
Think I'll buy me a football team


而真正造成伤害的是像Time里这种直接用第二人称如同就在对你说的人生反省:


You are young and life is long and there is time to kill today.
And then one day you find ten years have got behind you,

no one told you when to run, you missed the starting gun.


再比如说Breathe中真的像把你用轻柔的音乐躺倒在沙发上然后把刀伸进你心窝的一句句话:


Run, run rabbit run
Dig that hole, forget the sun
And when at last the work is done
Don't sit down, it's time to dig another one


比比皆是。



如果一张专辑已经做到了上面那一堆,那么这张专辑已经是经典。但是DSOTM已经不是经典了。我不知道怎么给这张专辑贴标签,原因便是:


天才。


天才是学不来的,天才是教不了的,天才只能感受的到然后膜拜。仅此而已。



音乐课可以教你乐理,你要是学得好可以编出来Us and Them那种如同交响乐复杂而精妙的曲子;文学课可以教你写诗,你要是学得好可以写出Time那样发人深省的歌词。哪个音乐学校会教你在一张专辑中的开头Intro中最开始由鸦雀无声中淡入一个的心跳声,然后在最后一首歌的最后加一个淡出的心跳声,最终归为寂静?就这么一个小点子包含了太多让人们去思考的想法。


比如说The Great Gig in the Sky,没有一句歌词,只有一个人声在唱着“aaahhh”,那么Pink Floyd会对此如何做?在这首歌中人声最激烈的时候,那首歌简直就是电吉他+钢琴+架子鼓+管风琴+贝斯一块登场,奏出如同无字史诗一般的宏大乐章,此时的人声堪比任何一段吉他Solo的力量。之后人声越来越平静,似乎她选择了妥协,不再挣扎了,选择接受一切,而那些乐器也便一个接一个消失,最后只剩钢琴和贝斯,人声就如同小声呻吟。


比如说Time的开头二话不说直接来一堆杂乱无章的钟表噪音,给人一种喘不上气的压迫感。显而易见,这就是整个这首歌想给人的主题思想:时间过的让人喘不过气。


Time这首歌的“好兄弟”Money的开头使用了差不多的收银台声效,但是这首歌是怎么处理的呢?Roger Waters使用录音机录下了收银台的各种声音,然后根据每一段声音的高低强弱组合成了一个7/4拍的节奏,然后贝斯便跟着金币的声音登场, 踩着金币音效的点,然后就是架子鼓,吉他, 在一切框架都就绪之后,金币的音效便淡出了。听众的脑子里全是纸醉金迷,紧接着David Gilmore喊出:"Money! It's a crime."


Money这首歌的中间还有一段不可思议的小号Solo,而PF处理这段Solo的方法简直更加不可思议。背景的吉他是一种略带放克风格的节奏吉他,小号的音色带有一种通常下只给吉他的失真+延迟的音效。他们是如何想出来把失真和delay用在小号上的?我不知道。



以上只是从点点细节中看出来Pink Floyd的天才程度,,比如:


整张专辑没有一丝缝隙,一个曲目总是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曲目,连一秒寂静都没有。唯一的一次在专辑中归为无声是在The Great Gig in the Sky和Money中间,为什么?因为当时听歌得用黑胶,一张专辑听一半得把黑胶盘翻一个面继续放,而平时只能从头列表播放。当时不可能随机播放,连随机播放的技术都没有。这更说明了,这张专辑只能列表播放,而且是从头听到尾那种,唯有这样才能体验出专辑的真正魅力。


有了这种“无缝隙过度”已经够可以了,很少有专辑能这样从头做到尾。但如何才能最大化利用这个feature呢?举个最棒的例子,整张专辑节奏最快的一首歌On the Run,紧排在整张专辑最慢的一首曲子Breath的后面。On the Run的开头加入了在机场中候机楼广播的音效,然后就是当时70年代刚兴起的合成器(当然现在基本上每首流行歌曲都用到它),奏出一个很奇怪的纯音乐,合成器的声音在一段又一段音阶中急速地跳动着,后面的鼓点只有“滴,答”的两声再循环。


Pink Floyd想用音乐让你感受到赶路的那种“痛苦”,便真的用音乐中的种种套路让你感受到:如同阳光浴一般的Breath的只有两分多钟,在人意犹未尽的时候毫无停顿地过渡到了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如同怪兽追赶的On the Run中。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Eclipse便是一切的总结,一个宏大,震撼,完美的句号,开头先来在专辑中屡见不鲜的管风琴,陪着一段又一段吉他riff,然后David Gilmore唱出这样的歌词:


All that you touch / All that you see / All that you taste / All you feel / All that you love / All that you hate / All you distrust / All you save / All that you give / All that you deal / All that you buy, beg, borrow or steal / All you create / All you destroy / All that you do / All that you say / All that you eat / everyone you meet / All that you slight / Everyone you fight
All that is now
All that is gone
All that's to come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震撼。人类注重太多事情:人际关系(love,hate,meet,distrust),日常生活(see,touch,taste,eat),物质与金钱(save,give,deal,buy),包括人类文明与文化本身(destroy,create,fight)在Pink Floyd看起来都毫无意义。甚至就像歌词说的"All that is now, All that is gone, All that's to come",一切的一切都太渺小了,人类不过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点,而我们又是人类中渺小的一点,早晚走向结束。但是人家Roger Waters是诗人,要是这么说出来就太没有意bi境ge了,于是一切的一切归为整张专辑的最后一句话: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一切的最后还是那个不可避免的,“日全食”。



听完这张专辑如同在海洋中终于找到一颗最最美丽的珍珠,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当时是初三的一个考试复习中调出这张专辑从头听到了尾,以前只是偶尔听一两首。显然,我当时复习算是没啥效果,光注意听歌了。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听完最后一首Eclipse站了起来,我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反正我就站了起来


那种冲击心灵的喜悦,那种对于史诗一样旅途的满足,那种对老朋友相见恨晚的感觉,那种“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专辑我没发现”的恐慌。


我至今无法想象这张专辑是1973年创作的,我总是听着就听着就忘了。大部分音乐都有衰老的时候,但是这张专辑没有,这张专辑不会衰老,现在每次听都有值得现在每个音乐人学习地方。


也只有像这样完美的专辑才能做到了吧。


(完)




你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获得更多原创音乐,音乐评论,演出资讯,闲情逸致,敬请关注SDSZ摇滚社微信公众号。

用心做实验人自己的音乐公众号。

音乐评论投稿请发送至williamdtw@hotmail.com,详细内容请在菜单中点击“开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