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反思南京大屠杀与寻找都市精神家园

2023-05-10 14:56:27

对反思的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仍然是该书在中国出版的一大看点。


全文1367字,阅读约需3分钟。


这个周末,有朋友邀请我去参加村上春树的新书活动。“好啊,他来了吗”“没有,是本地作家的活动。”


或许只有村上春树才能这样,不用出席自己的新书分享会,却仍有不少读者愿意前往。


《刺杀骑士团长》中文版由资深村上春树的译者林少华翻译,首印70万册。大多数时候,中国出版机构对印量都讳莫如深,把印数作为一个噱头公布出来,只有几年前的郭敬明或者《哈利·波特》的出版商才能做到。


人们早已忘记去年获得诺奖的石黑一雄,而村上春树仍然是都市人阅读的中心。


毫无疑问,和在日本一样,村上春树新书的出版,已经成为中国出版界的年度大事件。


▲村上春树 图片来源:新京报



━━━━━

对的反思是一大看点


是村上情有独钟的写作素材。


《刺杀骑士团长》中,20岁的雨田继彦作为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的学生,因为被征兵到中国,参与了,本应弹钢琴的双手在却在南京杀了人。


雨田继彦结束了一年的兵役后回国,虽然马上办了复学手续,但他并没有返校,残酷的战争经历给雨田继彦造成了摆脱不了的心理阴影,他最终选择在自家阁楼上割腕——里的杀戮,,但凡良心尚存者,都很难过“良知”这关。


在书中,村上春树还借雨田继彦的侄儿之口说,对他来说,是“恢复人性的唯一方法”。


而他的哥哥雨田具彦从维也纳回日本后,,画了《刺杀骑士团长》,将作品藏在工作室的阁楼里。


对几乎每部作品都写到的村上来说,对的描写,可以看作是他对生命的思考——从《挪威的森林》开始便是这样。


中日媒体都关注到书中这位的日本士兵,日本右翼对村上不满,中国媒体则从对战争的反思这个角度肯定了村上。


有关反思的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仍然是该书在中国出版的一大看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刺杀骑士团长》至少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和以往的著作相比,《刺杀骑士团长》显得更卖力。


村上有很多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似乎在证明他不仅仅是“流行”的,也是“深刻”的。以往的主人公喜欢的是爵士乐,而《刺杀骑士团长》里则涉及很多古典音乐(这和主人公是一位画家有关),这都是村上努力写作的一个证明。


村上想显示出“突破”和“进步”,也许和他这么多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有关。


他曾经表示不在乎这个奖项,但是这种“影响的焦虑”也是显而易见的。《刺杀骑士团长》至少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把过去属于村上标签的那些特质,都大大强化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揭示出日益模糊的都市人面孔


可以预见,村上春树在中国还可以红很多年。这和诺奖无关,而和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现代”有关。


城市化进程,普及了一种同质的都市生活:咖啡,爵士乐,孤独,这些词语所描绘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市生活是最没有个性、千人一面的,但是,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一种打破常规的需求。


村上在这本书中写到了一个“无面人”,没有脸的人,但他却让主人公给他画一幅肖像。某种程度上说,揭示出日益模糊的都市人的面孔,村上一直在做的就是那个画家的工作。


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这样的,很卑微,却又想打破庸常生活。当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长跑,也可以是一段爱欲。


这让我想起差不多20年前我在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名前)遭遇村上春树的译者林少华老师的场景。


我们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劳动,在一栋宿舍楼背后进行除草。一个中年男子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进行一番痛骂:你们这是在劳动吗?明明是在捣乱。他扬长而去,日语系的伙伴说,那就是大林,林少华,村上的译者。他很像村上小说里的人物。


村上春树在中国和在日本一样流行,但是,对日本读者和对中国读者来说,村上和他的作品,意义和魅力都有些许不同。


文/张丰


值班编辑:一鸣 吾彦祖


推荐阅读:

敖游人间一遭,江湖恩怨几何 | 李敖辞世

提起“情歌王子”,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

《芈月传》作者谈作品被侵权 有盗版方说,“你多骂我几声”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