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我非常喜欢一个大师,丰子恺,同样也非常喜欢他的那篇《给我的孩子们》,刚一开篇,就写道: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就像丰子恺无论在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非常羡慕的孩子世界和生活一样,8岁孩子妈妈的我越来越发现,其实孩子才是我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于我而言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
三十五岁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年龄,既没有二十多岁的敢闯敢做,穿一条背带裤出街都怕别人投来轻蔑的目光,也没有四十岁的处事不惊,看惯了周遭的分分合合。
我就处在这个尴尬的年龄上,跟所有女人一样,生活的重担一点点压榨着我,也侵蚀了我的脾性。两边父母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车贷房贷一点都不能放松。但凡滋生一点“世界那么大,去看看”的想法,立马被现状压制下来,我只能安慰自己,“再忍忍就过去了”。
最明显的,我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时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对孩子开启后妈模式。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
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虽然在朋友圈对诸如“因辅导孩子作业被气得送进急诊室”之类的新闻见怪不怪,但凡落到自己身上,每次都是心惊肉跳的经历。
小萝卜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娃,甚至成绩有点差。我心情好的时候会坐下来静心给他讲题,但心情不好往往是一顿训斥甚至恶骂。当然,后者远远多于前者。
直到有一次,我因为一个工程报表迟迟不能通过,郁结于心。一下班回家也没给在做作业的孩子好脸色,摔门进了房间。联想到出差在外的丈夫,絮絮叨叨的婆婆,我在房间里忍不住啜泣起来。
孩子听到声音,战战巍巍进来,看到了我电脑上的表格,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妈妈,不要哭啊,我陪你一起做题好吗?”
说完从他卧室里拿来了笔和稿纸,我偷偷抹去眼泪,看着眼前这个孩子,任何辛酸和不理解都烟消云散。
“妈妈,你以后能不能不哭了,题做不出来就慢慢做嘛,总会做出来的呀!”
是啊,再多的生活不顺,其实就像一道道数学题,像孩子一样拿起笔和纸,算一遍,再算一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的微笑和乐观,是多少大人们求而不得的幸福密码?
有一次公司年会,我们部门要出一个爵士舞,而我被不幸选中了。
在抽到那个写着“恭喜”的纸条时,我一脸黑线。部门其他妹子都是二十出头的模样,身材苗条,面容姣好。而我呢?当妈后体重就从来没下过130,而跳舞更是与我绝缘的一项技能,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周围嘲讽的目光。
我也把这种郁闷带回了家。
细心的小萝卜发现了我的异样,给我倒了一杯水,给我讲起了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我烦闷的心情有所缓解,像是对孩子诉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小萝卜,妈妈要表演爵士舞,不会怎么办啊?”
“不会就学啊,妈妈我教你!”
我一笑而过,全当这个孩子安慰我罢了。调笑了几句,让他赶紧去做作业。然后跟往常一样,吃饭,洗漱,睡觉。
晚上十二点多,我上卫生间,看到孩子房间里微弱的灯光,轻轻推开门,发现孩子正对着电脑里的“爵士舞教程”缓慢而笨拙地练习着。
我鼻子一酸,幸福的感觉却洋溢着我的全身。
“妈妈,你怕什么啊,我也是第一次学跳舞啊,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嘛,我们一起学好不好?”
“嗯,你教妈妈好不好?”
不管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总之孩子通常比大人有勇气得多。他们会看也不看就跳过壕沟,也从不惧怕去做一些危险的事。
而大人的我们,总是瞻前顾后、凡事掂量,可悲的是,很多时候就算你把事情掂量一百遍,最终你还是不得不跳过那道壕沟。
我们因为做的不够好,而焦虑、自责、担忧或者逃避。
但正像小人儿们所传达的那样,今生与此刻,谁又不是第一次?
我从当年上大学开始,就有开一个手工艺品店的想法,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婚,生子,尽管生活磨平了很多激情,这个念头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着。
很多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有钱,有时间,有人支持就好了。而对我来说,恰恰这三样都不能满足。
每个月初一觉醒来的房贷一次次把我想辞职的念头打压下去;朝九晚五上班,照顾父母孩子让我无暇分身;甚至每当我向家人提起这个念头,都会招来一片冷漠和不屑。
一个午后,我跟小萝卜说:
“妈妈想辞职开个手工艺品店,小萝卜你支持妈妈吗?”
“支持啊,想做就去做啊妈妈。”
“那妈妈如果辞了职,可能就没稳定的收入了,你爷爷奶奶也可能会责备我。”
“怕什么啊,你不是说钱是身外之物吗,钱少可以再挣,可梦想没了就再也没机会实现了。”
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说出了这般金玉良言,同时也让我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半年后,我已经成功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工艺品店,收入也远远超出之前的工资。
感谢你,孩子,让我们重拾“无畏”的勇气。
在我们快要被现实击败的时候,和自己说一声: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在成长这件事情上,其实孩子们做的远比我们要好。
他们赤条条地来,却带着生活的真相;他们总是保持索取的姿态,却总在不觉中,弥补了大人心中的空缺。
孩子教会了我们乐观、勇敢、坚持、全力以赴、享受生活,教会了我们保持理想,保持生长。从孩子身上,我们可以体验更多生活的美好,和孩子一起,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和孩子一起上场,一起跑,一起跳,透过他们的眼睛,不仅让你的行为方式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你心中潜藏多年的天真和纯粹也会慢慢复苏。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放下父母孩子的身份,用平等的角色去融入,而 “和孩子一起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向孩子学习成长”更是融洽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跟孩子站在同一地平线,一起健康快乐地上场,不仅要求爸妈们保持年轻的心态,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好身体。
健康,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快乐成长的根本。
就像伊利最新推出的宣传片《上场,像孩子一样》告诉我们的,希望每一个已经长大的父母,都能依然带着好奇的眼睛、无畏的心,在运动中向孩子学习成长,以健康的身体、活力的心态,找回像孩子一样的再生长的力量。
对待运动,孩子是认真、快乐、无畏的…
父母就像孩子运动的一个旁观者,甚至一直都是。
如果孩子足够感染你,那就该从他们身上吸取闪光点,
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走上场去,和你的孩子一起去运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从视频里,我们看到了不断生长的孩子身上所迸发的灵感,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对失去梦想与活力的无奈现实。看看我们自己,有哪一个不是用所谓的成熟支撑起自己的身体,然后小心翼翼地教育下一代。
当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奋力奔跑,在足球场上摔倒后一脸微笑着站起来,在游泳池前义无反顾地起跳、落水,在一切陌生的领域都无所畏惧,我们有没有被他们的“年轻”点燃?
其实正如伊利广告所传达的精神,在人生这个舞台,所有中年人都应该保持理想,保持成长,这是一种运动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人生不是调色板,因为迈入中年就应该被调成成熟色。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应该像孩子一样,打破自己的界限,继续成长。
伊利希望能够用奥运品质的好营养,滋养每一个生命;伊利希望能够用健康和运动的理念,让人们能享受轻松简单的健康生活方式,一起来发现、享受和庆祝我们的美好生活,为父母和孩子一起运动提供高品质的营养,助力你再生长。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才能让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如少年一般有活力,随时可以上场。
和孩子一起上场,共同成长,你准备好了吗?
(广告)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