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杨柏秋川河学校四十多年和师生们共同奋斗的岁月之担煤砍柴 苦中有乐

2023-05-10 14:56:27

担煤砍柴   苦中有乐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学校的取暖靠的是到远处担煤,烧火做饭靠的是上山砍柴。

我记得大概是六零年的秋冬之际,为了取暖过冬,学校组织我们师生到有七八十里路程的驾岭二里腰煤窑担煤。每人一副担煤工具(扁担、箩头、口袋或麻绳)。早晨,从学校出发,途径圪念岭、杨树沟、东交、八底头、八底沟、羊圈河,再上驾岭二里腰。翻越两座山,上下两道沟,都是曲曲折折、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行走十分困难。去倒不说,因为是空的,回就更艰难了。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不用说一股劲走六七十里的山路。到了窑上,稍息后,就准备装煤或炭。我没有拿箩头,成发贵老师给挑了两块大小差不多的炭,有二十几斤,用绳给拴好。当过了秤,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往回返。由于多数同学没有担过什么,这次一担上,不会担,磕磕撞撞的,紧一步、慢一步地走着,走走歇歇。等艰难地爬上八底沟的坡,天就黑了下来,摸黑回到八底头村,不能走了,只好在这村里住宿。幸好的是,我们高二班的李小胜同学就住在这村,村里的支部书记又是我们杨柏后龛人。在李小胜的家长和村书记的热情照顾下,把我们师生安排到各户吃饭住宿。到了第二天早饭后,启程返校。到了下午时分,回到学校。回到学校后,师生肩膀红肿,脚疼得不能走。这就是我们秋川河学校高一、二班师生第一次走的“长征路”,使我们品尝了人生起步生活的艰难。

后来几十年的取暖用煤,是由驾岭或河北的民工给运到西交的黑龙庙,我们再到黑龙庙往回担。这虽然要翻圪念岭,但已经少了一半路程,起早摸黑一天就可以往返。这样的担煤取暖直到七三年通了车才结束。

学校灶房做饭靠的是烧柴。烧柴,就要上山砍柴,砍柴也是一项艰难危险的事情。那时,我们学生入学是,就自带有箩头、担子、镢头、斧头等常用的劳动工具。斧头是用来砍柴的,因为每星期师生都要上山砍柴、扛柴。特别是到了入冬之前,要备一冬天的烧柴。通常是停课一星期,集中砍柴、运柴。平时已经把山坡上的柴砍光了,备冬柴就要到远坡或大山上去砍。女同学、小同学在近处山坡砍或拾干柴。男同学、大同学上大山顶上砍,再从岩上把柴转滚到岩下,在坡上再经过几次倒腾,才能运回学校。一次在黑圪通岩上转柴,一部分柴架到了岩中的圪节上。我们借上打五灵脂用绳,栓上人,吊到半岩,才把柴一根根推到了岩下。砍柴是一件危险艰难的事,一经常会出现受伤事故,由于大家共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安全事故。这样的砍柴烧火做饭的岁月直到七三年以后通车,做饭用上煤才结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