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说: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能带你进入令人不安的秘境

2023-05-10 14:56:27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总是吸引着广大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原因何在?今天,为纪念这位伟大作曲家去世75周年,我们不妨从他忧郁而高贵的乐曲中去探视他生命历程的点滴。

 

在美国电影演员玛丽莲·梦露参演的幻想版本剧情片《七年之痒》,片中使人入迷之处正是引用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



 

美国影、视、舞台三栖演员汤姆·伊威尔所扮演的角色,在片中有关情色的遐想中使用了“好佬拉赫玛尼诺夫”, 作为一种完全愤世嫉俗的诱惑手段,使得梦露屈服于音乐——然而,对他而言,这只是一场白日梦。

▼ 第二钢琴协奏曲(阿什肯纳齐/普列文/伦敦交响乐团)

不过,梦露并不认为片中音乐是幻想的成分。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与我们许多人陶醉在拉赫曼尼诺夫音乐中的感受产生了共鸣。“每次聆听时,我都几乎崩溃。” 梦露有点夸张地说。“它让我感觉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自己是谁或正在做什么。”梦露所说的意思,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有一股让你置之度外的超凡力量,能将我们带到另一个感觉王国,但依然与我们的内心情感深深相联——这是比我们有时准备承认的更令人不安、也更充满激情的秘境。

 

另一部著名的电影,恰恰也引用了同样的音乐。在大卫·里恩1945年执导的浪漫剧情片《相见恨晚》中,《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被用来渲染折磨着片中男女主人公特雷弗·霍华德和西莉亚·詹森之间的禁忌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音乐使得被屏幕上的人物如此痛苦压抑着的绝望激情得以实现。协奏曲在片中成了纯粹情感的代言人,表达了屏幕上羞怯的詹森和霍华德之间的无法言说之意。


 

在拍摄BBC 4纪录片《拉赫玛尼诺夫的愉悦》(The Joy of Rachmaninoff)过程中,制作团队发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应该为年轻的拉赫曼尼诺夫生命中一场灾难性事件负责。当谢尔盖在托尔斯泰位于莫斯科的屋子里,为其弹奏自己的音乐时,这位圣人使人畏缩的反应是:“告诉我,这样的音乐是任何人都需要的吗?”

 

暗示了拉赫玛尼诺夫患有持续的作曲紧张症,这一缄默仅仅在很多次的催眠疗法以后才得以打破。《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00和1901年间,回归健康的音乐创作状态以后的第一份成果。


▲ 第二钢琴协奏曲(基瑞尔·格尔斯坦/塞米扬·比契科夫/柏林爱乐) 


当然,问题在于这一音乐从何而来。拉赫玛尼诺夫是如何创作这部作品的?音乐中那不可磨灭表现力的根源又在哪里?这样的根源又是如何在音乐中创造出如此令人难忘的渴望、怀旧以及忧郁的情感世界?

 

《拉赫玛尼诺夫的愉悦》一片中,探寻出来的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我们带到了俄国。这是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的出生地,也是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愉悦》,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莫斯科——拉赫玛尼诺夫获得早期胜利的场所——正是在那里,他成为俄罗斯音乐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尚在学生时代的拉赫玛尼诺夫,就得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支持;为独奏钢琴创作的《升C小调前奏曲》,巩固了他在全世界的声誉。

每一个从Paul Whiteman Band到Mickey Mouse的人,都会涉及到这部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在世界各地演奏着这部作品,因为每逢他的独奏音乐会结束以后,观众们都会大声要求以他们喜欢的这部作品作为返场曲。


▼ 第一交响曲(普列特涅夫/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圣彼得堡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生涯中第一场灾难发生的地方:激进的、带有启示性的《第一交响曲》,。


 

距莫斯科300英里之外坐落着伊万诺夫卡,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继承的乡村地产。他耕耘着这块土地,寻找到了创造性的音乐创作所需要的与大自然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诺夫哥罗德,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钟声——拉赫玛尼诺夫生命中起决定作用的声音之一——一直在响亮地敲着。“教堂的钟声陪伴着每一位俄国人,从童年到坟墓。”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曾这样回忆说。

▼ 交响舞曲(尤里·特米卡诺夫/圣彼得爱乐)

 

人们可以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听到这些钟声:《升C小调前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1940);以及受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同名诗作激励,创作的合唱交响曲《钟声》(The Bells)。

▼ 钟声(普列特涅夫/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1917年底时,拉赫玛尼诺夫逃离了大革命中的俄国,再也没有回去。、瑞士和美国,1943年在美国病故。拉赫玛尼诺夫一生的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都献身给了音乐会上作为钢琴家的事业。

 

不仅仅是音乐会上的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至今仍然是录音史上最令人惊讶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从1917开始,拉赫玛尼诺夫只创作了为数不多的新作品。他意识到自己的音乐语言,在现代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最新潮流中已经落伍。他也觉得一直住在原地已经不太合适,因此每年都要纵横于美国和欧洲之间,进行难以置信的艰苦旅行。但他的音乐依然深刻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 第三交响曲(迪图瓦/爱乐管弦乐团)

音乐中的乡愁情结,比如《第三交响曲》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两部作品描述了他在瑞士愉快的乡村生活——其意义已不仅仅是对世人的安慰。带着强烈的刻骨铭心之感,作品表达了根本意义上的失去与渴望,,这是数百万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所遭遇的经历。

正如钢琴家露西·帕尔汉姆所说的那样:“我们喜欢悲伤。”这是真的,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亦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烈情绪宣泄,一种我们都曾体验过的忧郁感觉以音乐形式的再现。


▼ 第三钢琴协奏曲(霍洛维兹/奥曼迪/纽约爱乐)

但欢乐却在更深的层次上蛰伏,这一点可以追溯到梦露。当我们聆听《第二、三钢琴协奏曲》、《练声曲》或《第二交响曲》时,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带领人们进行了穿越,仿佛音乐已和我们合二为一——在经历这些音乐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打开内心感觉的通道。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1943年3月28日,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以及指挥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因病在美国去世,享年70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处于浪漫主义时代晚期,他的一些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曲目单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出生于音乐家庭的拉赫玛尼诺夫,四岁时就开始接触钢琴。1892年,1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在那段时间里,他创作了一些钢琴和管弦乐作品。1897年,在《第一交响曲》遭到批判性的反响之后,拉赫玛尼诺夫陷入了四年消沉期,创作的作品数量也很少。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01年,成功的心理治疗允许他完成了受到大众热情欢迎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俄国革命以后,拉赫玛尼诺夫和其家人离开俄国来到了美国,起初是在纽约定居。苛求的钢琴音乐会巡演日程表,使得他的作曲速度慢得惊人。在1918 和1943年之间,拉赫玛尼诺夫仅创作了六部作品,包括《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以及《交响舞曲》。1942年,拉赫玛尼诺夫搬到了加利福尼亚贝弗利山庄。在死于晚期黑色素瘤一个月前,拉赫玛尼诺夫获得了美国国籍。


 

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以及其他俄国作曲家的早期影响,让位给了以如歌的旋律、极强的表现力以及丰富管弦乐色彩著称的个人风格。钢琴是其作品中的显著特征,通过自己作为一个表演者的技能发挥,拉赫玛尼诺夫探索了钢琴的各种表现可能性。


 

1943年2月27日,拉赫玛尼诺夫在田纳西大学校友体育馆举办了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演出曲目包括《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里面包含一段葬礼进行曲。


 

到1943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拉赫玛尼诺夫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下降。他已被食物所抛弃,双臂和两侧疼痛不断,呼吸也越来越困难。3月26日,拉赫玛尼诺夫失去了意识。隔日,从苏联传来电报,一群音乐家联名预祝他的70大寿,但他的生命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逝。3月28日当地时间凌晨,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去世,距离他70岁生日仅有4天。拉赫玛尼诺夫曾希望被安葬在瑞士的森纳别墅,但二战期间的条件使他的心愿无法满足。取而代之的是当年的6月1日,安葬在纽约瓦尔哈拉的肯西科公墓。由维克多·博卡列夫设计和雕刻的雕像上刻有“拉赫玛尼诺夫:最后一场音乐会(Rachmaninoff: The Last Concert)”,矗立在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公园里以示悼念。2015年8月,俄罗斯当局宣布其有意在俄罗斯重新安葬拉赫玛尼诺夫,声称美国人已经忽视了作曲家的坟墓,只试图“无耻私有化”他的名字。作曲家的后裔抵制了这一想法,、在俄罗斯之外的国家度过几十年光景以后在美国去世。





▲ 第二、三钢琴协奏曲、练声曲

(丹尼斯·马祖耶夫/伦纳德·斯拉特金)


笔者有幸观看了今年香港艺术节上,丹尼斯·马祖耶夫和克里斯蒂安·约菲指挥的俄罗斯史维特兰诺夫国家交响乐团倾情合作,一连三天共同演绎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至第四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交响舞曲》。马祖耶夫现任拉赫玛尼诺夫基金会艺术总监,是当今备受赞赏的拉赫玛尼诺夫专家,仅《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出就已经超过300次之多。拉赫玛尼诺夫的孙子,曾经邀请他用作曲家在瑞士琉森别墅里的斯坦威钢琴来录音。


置身演出现场,仿佛看到两位俄罗斯钢琴大师穿越时空,坐在一起交流他们对钢琴的看法,探寻俄罗斯音乐的独特光芒。

 


  

谨纪念拉赫玛尼诺夫去世75周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