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爵士乐的纽约启示录

2023-05-10 14:56:27


Avishai Cohen


1992年1月,22岁的以色列人 Avishai Cohen 只身来到纽约,成为The New 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的学生和纽约爵士圈的一名新人。那时候的他肯定想不到,1997年Chick Corea听过他的CD后发出邀请,成了改变他命运的人。在Chick Corea New Trio中长达6年的贝斯手生涯,使他完成了事业和人生的重大转变;之后出色的个人音乐事业,也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声望的贝斯演奏家之一。



Avishai Cohen和Chick Corea,

这个组合本应该在2016年出现在Blue Note Beijing的舞台上,

却因为Cohen搞丢了护照未能成行

 


而另一件Avishai Cohen最初没有料到的事情,大概就是由他亲自开启的“以色列—纽约”爵士之路。


以Avishai Cohen在纽约的成功为标志,20多年来,以色列爵士圈先后涌现了三次本土年轻音乐人奔赴纽约,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浪潮。数十位如今响当当的人物,沿着这条道路走上爵士乐的最高舞台,也形成了当代乐迷无法忽略的以色列爵士版图(The Israeli Jazz Scene)。


第一次赴纽约浪潮发生在90年代,包括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吉他手、乌德琴演奏家Amos Hoffman,ECM大将、钢琴家Anat Fort,贝斯手Omer Avital,长号手Avi Lebovich,以及著名的Cohen三兄妹(同名同姓的小号手Avishai Cohen,单簧管和次中音萨克斯手Anat Cohen,高音萨克斯手Yuval Cohen)。


Anat Fort

 

小号手Avishai Cohen

 

Anat Cohen

 


第二次发生在2000年代,代表人物有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Oran Etkin,吉他手Gilad Hekselman,萨克斯手和乐队指挥Eyal Vilner(Eyal Vilner Big Band),钢琴家Shai Maestro,吉他手Rotem Sivan,以及吉他手Yotam Silberstein等人。第三次则发生在最近几年,融合实验摇滚与爵士乐的吉他手Tal Yahalom,年轻的鼓手Ben Silashi是其中的代表。



Oran Etkin

 

Gilad Hekselman

 


与地缘位置和人口构成有关,以色列爵士乐风格兼容并包,有来自本土民间、摩洛哥、也门、东欧乃至俄罗斯的多种音乐风格,以及美国本土爵士乐的影响。另一方面,以色列有着出色的古典音乐教育水平,所以大多数爵士音乐家都具备超凡的古典音乐背景,这也在他们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在所有这些效仿Avishai Cohen来到纽约发展的以色列人当中,1987年出生的Shai Maestro和他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正如自己受益于Chick Corea的提携而改变命运,Avishai Cohen对Shai Maestro也做了同样的事。


 

Shai Maestro

 


2006年的某一天,19岁的以色列天才钢琴家Shai Maestro接到了Avishai Cohen的电话,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乐队。就在几周之前,颇有想法的Shai Maestro因为不愿中断自己的印度音乐课程,刚刚拒掉了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四年制的全额奖学金邀请;然而此时Avishai Cohen的赞赏和诚意,却让年轻的他完全无法拒绝。


在之后的5年里,Avishai Cohen成了Shai Maestro一生尊敬的音乐和人生导师,而Shai Maestro则作为Avishai Cohen Trio的钢琴手,与另一位日后名声鹊起的年轻鼓手Mark Gguiliana一起,录制了4张出色的专辑,走遍了世界各地的舞台。这4张专辑就包括著名的Gently Disturbed(2008)以及Aurora(2009),前者的封面已经成为Avishai Cohen音乐生涯中一个阶段性的符号。


Mark guiliana,Avishai cohen和 Shai Maestro

 


尽管乐队的灵魂和主创是Avishai Cohen,但在Gently Disturbed中,年仅21岁的Shai Maestro还是展现了出色的创作和演奏功力。听他参与创作的Chutzpan,钢琴作为主奏乐器撑起了全曲,在急速的行进和密集的织体中,三人的配合严丝合缝。


而在Structure in Motion中,Maestro的表演就和曲目名称一样,在形似自由运动中体现着结构的逻辑性,又渗透着大气浪漫的气质。后面钢琴与贝斯大段的并行对话非常精彩。

 

几年之后,当我们拿Shai Maestro Trio的作品回来对比,仿佛能从这些早期作为sideman的录音中,听出一些早已铺垫好的迹象。


Shai Maestro的姓氏Maestro,翻译成英文就是Master,大师的意思。他笑称这是天生的,不是他能选择的。


但他确实是奔着这个目标去做的。就像当年Avishai Cohen离开Chick Corea开启自己的篇章一样,Shai Maestro也终于等到出师的一天。从2009年移居纽约开始,Shai Maestro就像当初的Avishai Cohen一样在这里磨砺自己,合作过的一长串最优秀的爵士音乐家,包括John Patitucci, Mark Guiliana, Ben Wendel, Anat Cohen, Marcus Gilmore, Antonio Sanchez, Avishai Cohen(小号手)(trumpet), Ari Hoenig, Gerald Clayton, Gilad Hekselman, Johnathan Blake, Antonio Hart, Julian Lage等等。2011年,Shai Maestro与人生中两位异常重要的音乐伙伴,曾经给Lee Konitz 打鼓的Ziv Ravitz和来自秘鲁的贝斯手Jorge Roeder,组成了Shai Maestro Trio。这个7年来从未改变、异常坚固的团体,无论从作品体现出的默契程度和整体性,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感情,都如家人一般。

 

Ziv Ravitz,Jorge Roeder和Shai Maestro

 


与其他植根纽约的以色列爵士音乐人不同,Shai Maestro虽然居住在纽约,三重奏的音乐事业重心却在欧洲。他们至今发表过4张专辑。头两张Shai Maestro Trio(2012)和Gal(2013)皆出自法国爵士乐大厂Laborie,这里聚集了Paul Lay、Anne Paceo、Perrine Mansuy、Lisa Simone等法国当代爵士乐坛最活跃的人物。后两张Untold Stories(2015)和The Stone Skipper(2016)由法国爵士乐经纪公司Sound Surveyor代理(后更名为In Vivo),其中Untold Stories(个人最爱)在北美由格莱美金矿级厂牌Motema Music发行,Joey Alexander、Ted Nash、Gregory Porter、Gerald Clayton、Ben Wendel、Mark Guiliana、Kneebody等人都在这里发过片。


 





在2012年的首张专辑Shai Maestro Trio中,Shai Maestro就像一只刚刚挣脱臂膀的雏鹰,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自己出色的创作功力与深厚的技巧。这是一张典型的欧洲风格钢琴三重奏唱片,许多瞬间都让我想起Esbjörn Svensson Trio。Maestro多年的古典音乐积累,体现在Braves One水银泻地的指尖和缓慢堆积的音墙中,体现在Anglo华尔兹的语句里,体现在无论应对何种音乐色彩都能保持的精致的表现力。最后一首曲子One for AC是Maestro献给老师Avishai Cohen的一份礼物,也算是自己开始独当一面的里程碑。


次年的专辑The Road To Ithaca,风格上明显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艺术追求,收敛了些许炫技;而2016年的The Stone Skipper是一张求变的专辑,由短小而丰富的曲目构成。其中有一些风格上走得很远,甚至不那么“爵士”。


相比之下,我更偏爱的还是他们2015年的专辑Untold Stories。和大部分爵士音乐人一样,Shai Maestro Trio的现场与录音室专辑完全不同,而Untold Stories恰好是Shai Maestro Trio在欧洲一些音乐节和音乐会表演经历的session集合。2013和2015年,他们都参加法国著名的Jazz In Marciac 音乐节,2015年更是与Kurt Rosenwinkel和 Avishai Cohen(小号手)同台表演。


 

When You Stop Seeing



Untold Stories里有一些很有想法的创作灵感。比如When You Stop Seeing,灵感来自一首描述一个透明的气泡在太空漂浮的诗歌,另一部分立意则源自对巴以冲突的感受。所以她完整的意思是“When you stop seeing other human beings as human beings”。Shai Maestro把两种灵感联系在一起,先是用一个五度叠加的和弦作为引子,去描绘气泡的即视感,随后再用沉重叹息的主题句去表达对战争和人类的思考。


像Threelogy和Elusive,都是由简入繁,音区和织体不断提高和堆积,用和声和音区的间距制造紧张感的创作尝试;到后面Shai Maestro的手指仿佛就在你面前弹得飞起,而Jorge Roeder和Ziv Ravitz与之配合得严丝合缝,随着音乐飞速运转,由始至终体现出三人异常扎实的功底、杰出的表现力和完美的默契。


Looking Back (Quiet Reflection)不仅是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也是Shai Maestro的最爱。她所表达的其实是一种信任感,对乐队搭档和音乐的信任,以及随即带来内心的简化和释然。加上现场录音音质的渲染,被蒙住一层薄雾般混响的钢琴声,还有散射的贝斯低音和吊镲的敲击声,让人听起来精神非常松弛,非常适合舒缓情绪。


平心而论,与他的导师Avishai Cohen从fusion到world music的宽泛风格相比,今年31岁的Maestro显得还是 “保守”一些。他喜欢从诗歌和绘画作品中找寻灵感,并不是十分热衷使用民族性的音乐语汇。只在有限的一些作品中,运用中东风格的女声演唱(比如在The Stone Skipper邀请了Gretchen Parlato),或者在某个细微的乐句中,运用了欧洲民间小调。也许与其祖父波兰裔犹太人的身份,以及自幼接受的古典音乐训练有关,Shai Maestro Trio的风格总体上更像Esbjörn Svensson Trio和Neil Cowley Trio式的欧洲爵士乐,具备学院派扎实的技术功力和古典音乐的表达特征。把他的专辑放到ACT这样的德国厂牌,都毫无违和感。


而这样的乐队,现场就让人非常期待了。三位默契程度如连体婴般的高手,已经在Untold Stories中让人见识了他们的功力。而如果是在某个人来疯的表演现场,他们必然会鼓捣出让人过瘾到瞠目结舌的即兴场面。


 

Shai Maestro Trio在伦敦著名的Ronnie Scott's表演专辑The Road To Ithaca中的曲目Paradox,8分钟的原曲被即兴发挥成14分钟

 

最近几年,我们见过不少以前只能想想的大师,口味似乎也被吊得不行。不过,如果你真的关心以后的爵士乐是什么样子,或者想亲身参与到这个历史进程中,像Shai Maestro这样的年轻人,正是你应该留意的。


除此之外,这条“以色列——纽约”爵士之路,是不是也给我们一点启发呢。


SHAI MAESTRO TRIO
3.16-3.17


乐队成员

Shai Maestro - piano

Ofri Nehemya - drums

Jorge Roeder – bass


演出信息

日期/Date:2018年3月16日-3月17日

入场时间/Door Time:6:00 PM

演出时间/Show Time:7:30PM

地址/Add:前门东大街23号 Blue Note Beijing

23 Qianmen East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电话Tel:170-0000-0288 188-BLUE-NOTE

 

票价信息

B2剧场票价Ticket Price:

120(吧座)/220(边座)/320(主座)RMB

(餐饮低消:60RMB) 

B1包厢价格Box Prices:

5人包厢价格/5 person:3100RMB

7人包厢价格/7 person:4340RMB

8人包厢价格/8 person:4960RMB

10人包厢价格/10 person:6200RMB

包厢价格(包含同等人数主座门票+人均300RMB低消)


入场须知


1.现场座位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

具体位置由前台工作人员进行分配;

2.观众凭前台换取的桌卡进入B2演出大厅,

由服务员领位入座;

3.因场地座位有限,会有拼桌现象,敬请谅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