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更多张好听的爵士专辑之后呢?—仔细聆听爵士乐即兴之必要(中)

2023-05-10 14:56:27



在基本盘中,常被戏称为「菜市场片」的「泛蓝调调」(Kind Of Blue),其实就是乐手个性展现的最高境界,大家都有这张的缘故,是因为她是爵士乐市场上最容易取得的唱片,为什么最容易取得?因为她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因为她「清楚地说明了爵士乐是什么?」(What Jazz Is All About ? Quincy Jones语)每一位乐手,在Miles Davis的号召之下,完成了他想要造就的氛围—离开Bebop的喧嚣与眩技,改以更宽广的和声节奏(Harmonic Rhythms)来铺陈,运用调式的方式(Modal)来作曲,并且试图去传递一些画面,譬如《Flamenco Sketches》、《Blue In Green》等,OK,我们可以把这些都写出来,也都熟读到读起来,也可以用「迷离朦胧」、「Mellow」、「Low-Key」等来形容专辑给人的感觉,更甚者,我们可以开始推荐起Miles Davis在哥伦比亚同时期的前后录音……

 



慢着!乐手的表现,才是这张专辑伟大的地方,因为所有参与的乐手,解释了爵士乐是什么?再仔细听听开头曲《So What》吧!每一位乐手,在如此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曲式和声结构中,所呈现出来的一音一符,完全代表了每位乐手的「个性」︰Miles Davis是领队暨灵感发想者,他先告诉大家这是一首只有两个和弦(Chord)的曲子,然后就没再说什么了,留给大家去自由发挥。今日我们因为爵士教育体系发达的缘故,往往都把这首《So What》当成是初学调式即兴者的练习曲,然后用很鳖脚的方式“顺着音阶上上下下”,错了﹗这样的理解可谓大错特错,看看,连乐手都用「延伸功能」来理解爵士乐…

 


真正的情况是这样子的︰曲子简单,乐手可不简单﹗每个想做的都不一样,让我们再次藉助数字高科技来剖析

 

1分30秒,作曲者与第一位即兴者小号手Miles Davis,并没有用他作曲的方法来即兴,而采取的是较为基本的小调(Minor)声响来处理,加上很多的长音,以及小和弦上比较具张力些的延伸音(Tension Note),来达成空旷的效果,至少,这是他作曲时要的感觉;

 



3分25秒,次中音萨克斯风手John Coltrane接手,他大概是最自得其乐的乐手了,不断地反复同样的动机(Motif),并延伸发展,这个一开头的动机,加了个四度音,所以小调的味道比较淡些,但是却变得较具现代风味,其后我们会不断听到John Coltrane运用了一些快速的音群(Run),但是还是在发展动机,句子的呈现十分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他反而有些刻意地在规避掉会“正式”变成多瑞安调式(Dorian Mode/Scale)的B音,到了4分40秒以后终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胆地把Miles Davis曲子内所运用到的声响吹奏出来,总体来说,他算是最“讲义气”的好兄弟,主要的原因也是John Coltrane自己也对调式概念很有兴趣,这类的曲子反倒是提供了他一个实习的好机会,让他吹得兴味盎然。

 

接下来的即兴者,可谓世代交替巨轮之下的老将

 



5分17秒时中音萨克斯风手加农炮Cannonball Adderley承接了John Coltrane的快速音群,但是别忘了他是Bebop的超级高手,演奏语法也以轻巧滑溜闻名,对他来说,演奏个多瑞安调式音阶不是问题,但他终究无法忘情咆勃,就变成了在调式音阶上用咆勃的反复上下行半音语法,以及想象和弦的琶音句法(Arpeggios)来表现,甚至是把他想成一个调性内和弦,用C大调内其他调性和弦(Diatonic Chords)来琶音变化,当然,摇摆到不行的节奏语汇,也让我们听到他的个性,他永远都要让听众觉得舒服,跟John Coltrane那种执着的个性就是不一样;

 

7分07秒进来的Bill Evans钢琴即兴,其实不能太算是个即兴,他基本上仍是守住和声的色彩,只有偶尔来点上下移动,而日后Bill Evans的音乐,也并没有真正向调式前进,倒是和弦迭和弦的概念,变成了他的招牌标志,也成为后世钢琴手学习仿效的对象。

 



至于另两位乐手—贝斯手Paul Chambers与鼓手Jimmy Cobb,Miles Davis挑选他们,也是因为他们不是那种花俏的乐手,反而会非常实在地把看来简单的东西维系住,十分扎实地建构好坚强的后盾。另外一位同时期Miles Davis常用的鼓手Philly Joe Jones,或许在这类的曲子上就容易打超过,因为他是属于比较眩技、抢戏一些的鼓手,所以我们也可以得知,乐团的领导者想要什么样的声响,他就会去搭配调度适合什么味道的乐手,这就是Miles Davis厉害之处,也是他终其一生,都被公认为伟大的乐团领导人与风格开创者的缘故,但是这个「伟大」,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前后对照来论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爵士乐历史上,却几乎没有爵士乐手会试图要做一张「伟大」的爵士乐专辑,大家思考的,就是如何能在被期盼或制约的空间与时间之内,运用各自的能耐来完成一段即兴、一首曲子及一张专辑,伟大与否,是让后世来推敲的。

 



所以,您觉得呢?一张专辑里的一首乐曲,就有这么多可说的,这么多可以观察的,这还不及后进乐手需要达到的要求呢﹗因为乐手还要把它们都练起来,逐段分析、体验,并揣摩出它们的音乐气度,从中再去芜存菁,变化出更多的素材。


然而笔者所要表达给各位听友的是︰仔细听,才会有所得,这种收获,不只是感官上的满足,对于了解一首曲子,或一张专辑,或一个时代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清楚的脉络痕迹。而这也是音乐评论者,或专业的爵士乐聆听辅助工具书、网站的评断标准,光凭感觉好不好听,怎么给星星?给小花?评论者势必要先从「」开始,了解其即兴的层次,才能从一「」曲子中去明白创作者与即兴者最后呈现的落差,再从曲子的前后排序中,体验出整「」专辑的水平与意图,然后(),再由这位乐手的生涯、同类型乐手的表现、最后加上评论者的期待,来给予参考性的标准,即便尽量做到了客观公正,但难免会有主观偏爱的一面,但,至少在陈述喜欢或不喜欢、好或不好的理由中,我们可以读到理性层面的论点,在诸多欧美日爵士乐杂志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多位主笔评论同一张专辑而有褒贬之分,然而立论仍是清晰的,对于内容的探讨也能给于读者不同的思考空间。

 



或许西方的理性主义与逻辑思惟,并不是完全适合东方,然而整个爵士乐的形式仍是源自西方世界的产物,她的架构、演绎手法、创作心态,在在有其背景与影响,整个爵士乐的来龙去脉,也不太适合完全以浪漫而文学的角度去加以演绎,或许这样能够增加其「延伸功能」及「附加价值」,对于增加爵士乐唱片的销售会有短暂性的刺激作用,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使得爵士乐,还是会停留在消费型的「休闲娱乐」感觉上,人们看待她的角度,自然也会使得忠心的爵士乐迷感到失落与迷惘。



点击阅读原文,挑一张自己心仪的黑胶唱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