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气质!世界最早的摇滚“华阴老腔”炸响了中国乐团

2023-05-10 14:56:27


当《中国之星》中咱陕西的华阴老腔遇到谭维维大唱陕西民俗摇滚时,中国乐坛在这一刻炸了!这就是气质!!!



城主这期就给各位介绍下中国最早的摇滚乐——华阴老腔,谈谈华阴老腔的前世今生。

华阴老腔皮影有上千年历史。华阴老腔皮影的发源地位于陕西渭南市华阴双泉村,双泉村原是西汉粮仓,当年粮食经过双泉村渭河,通过码头运往粮仓。老腔皮影在历史上是运送粮食的船民在船头或码头的娱乐项目。


老腔,皮影戏幕后配唱配乐。主唱通常需要唱多个人物,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在其歌声中体现,唱词都有固定的戏折子,唱辞是古语,音调偏陕西话,唱腔或高亢嘶喊,或悲凉沙哑;加上月琴、二胡、板胡、唢呐的配乐震彻着观众的心。


2002年,老腔被华阴非遗中心党安华无意中在皮影戏幕后发现,被单独搬上舞台,虽没有皮影的搭配,但表演者因其激昂投入的演绎,有着如同摇滚乐的台风和节奏,被称为世界最早的摇滚。



华阴老腔皮影2006年成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因为老腔皮影本属于家族戏,都是以家族为单位代代相传,不传外姓,不传女人,所以会唱的人本来就少,主要以张家为主;另一方面,皮影老腔学起来并不容易,无论是皮影制作还是演出都需要长期的训练,而老腔的表演从演唱、拉二胡、敲锣、吹唢呐、打节奏都需要训练和一定的天赋。更重要的是,现在习惯了电视、流行歌曲的普通民众在审美上并不那么容易接受这门艺术。学习后是否能有很好的生路,也是老腔皮影艺人考虑的因素。所以现在学习老腔的人数有限,且鲜少有年轻学生参与,它所面临的传承问题仍有待解决。


张喜民,华阴老腔皮影国家级传承人,其父是上一辈华阴老腔皮影传人,他发现了张喜民继承了自己好嗓子,将之选定张家皮影老腔的主唱。张喜民9岁学唱,现已68岁。张家其它兄弟及亲人分别为乐手,拉板胡,吹唢呐,奏月琴。张家皮影老腔各种唱法无谱,只通过口授代代相传,戏折子上百本,都需要一字不差的记诵,配合特定音乐唱腔唱出。一本折子戏一般要演3-4小时。张家老腔是华阴历代传承最好的一家,在明、清、民国年代是张家的谋生之本,祖祖辈辈传下来。张喜民说,过去他们在村里红白喜事表演,一场戏4个小时,父亲一人在前面两手举着皮影表演,兄弟4人在幕后热烈的吹拉弹唱,前面坐满观众,每出戏都有高潮部分,如《三英战吕布>英雄打斗,后台配乐的嘶吼高唱,台下一片叫好。西游记里杨戬与悟空变化多端,台下的孩子一阵阵惊乎。一场戏下来,一家人能赚10斗米,一家人不至于挨饿。在华阴,提到老腔,没有人不知道张家的,张家有过百本戏本,最早是明朝的。


他也提到,过去的人不把唱戏当人看,东家请他们唱,唱到很晚回不了家,就住东家的牛棚。解放后,唱戏没有工分,演皮影唱老腔也逐渐成了张家的副业,有人请就唱,也不再走村窜巷的找生意了。,改唱样板戏,维持生计都困难。改革开放后电视出现,港台音乐流行,唱的机会更少。

而转折出现在2006年,他们受作家陈忠实推荐,参演林兆华导的《白鹿园》话剧,张家班子才出了名。演出机会也多了,主唱张喜民也无需再下地干活,而可以专心排练。上了星光大道,上了春晚。张家人说过去难的时候想弹、想吹、想唱,谁给点钱他们就去表演,现在虽然整个班子拿的演出费比不上唱流行歌曲的明星,但收入改善了不少,且有那么多人观演,很满足。张家的孩子已没有几个愿意学习皮影老腔。开放在社会招收的弟子多在50岁以上,后继无人将可能让华阴老腔皮影走向消亡,那富于感染力的演出很可能只有在影像资料中看到。


张拾民-皮影制作与演绎传人,他手上布满茧子,拿出自己收藏的皮影滔滔不绝的向佳能摄制组介绍每一个人物:“这是哮天犬,明代的,这是杨戬,你看他头顶的这只眼睛,这是孙悟空变得老妇人,还是小脚。”他说:“这都是我父亲留给我的,他看我喜欢就教我制作皮影,我嗓子没有二哥(张喜民)好,我能演,你看这是关羽提的青龙偃月刀,小时候,我给爸爸做副手,他支悟空和熊怪,我支着黑云,悟空从黑云后一个转身,我就提着这个变幻的小道士就慢慢上来了”张拾民一边说,一遍演示,满脸的喜悦。

因为现在老腔的表演更多,一年几乎没有什么皮影戏的表演,他改作老腔表演的后槽,负责用梆子和铃铛打节奏。他和摇摇手说:“现在的人不爱看这个了,都看动画片了。不比我小时候,我(支起的人物)一个转身下马,下面都能满堂喝彩。老腔虽然很多人欢迎,但是它也是属于华阴皮影戏的一部分。”

为什么关注西安城?

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活、认识这座城市里的人、分享这座城市里的故事……

看的见的城市,看不见的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流行音乐联盟